16个科学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2.3万名科研人员聚集并向原始创新的巅峰攀登;科研重器周围,一批创业者围绕着科学仪器、传感器等产业方向开启筑梦之旅,已落地重点企业300余家……
怀柔科学城步入运行为主新阶段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自2017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以来,这座科学新城已走过建设为主、建设与运行并重的阶段,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进入到运行为主的新阶段。随着大科学设施、产业园区、城市配套项目的推进,怀柔科学城正加速迈向宜居宜业的科学家之城。
大科学装置催生科研新成果
迎着朝阳,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孙育杰大踏步走入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的全尺度整合中心。从高空俯瞰,呈圆柱形的全尺度整合中心被其他四座实验楼宇包围,成为点睛之笔的“生命之眼”。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已试运行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生命之眼”的设计正应和了这一大科学装置的主题。“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成像技术的辅助,而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正是要打造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生命观象台’。”孙育杰说,这里是集合了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备的集群,大到整个人体、完整的器官,小到一个细胞,都可以进行成像,还能把全尺度的图像数据进行整合。
去年年底,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启动试运行,孙育杰的工作重心也来到怀柔科学城。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22年10月,北京大学就已经发起了“早鸟计划”,面向全国生物医学研究者征集研究项目,先后两期征集了10余个项目。如今,这些项目随着设施试运行已经“无缝衔接”进入科研状态。
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是落地怀柔科学城的6个大科学装置之一,随着它的试运行,怀柔科学城科研重器进度条再度刷新。目前,较早开跑的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已诞生一批科研成果。
老厂房孕育仪器传感器“创新之花”
怀柔古刹红螺寺附近,一座老厂房悄然变身,时尚现代的外墙颇有科技感。
这里距离怀柔科学城核心区仅15分钟车程,搬迁腾退的福田汽车工厂,成为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项目,改造后产业空间达30万平方米,将依托科学城优势,提供与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企业相适应的产业空间。整个项目起步区大致分为A、B、C、D、E等工程项目,除了E栋厂房外,其他区域基本将在今年上半年改造完成。
由福田工厂营销楼改造的创新中心已率先投用,三层空间主要吸引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链相关初创和研发企业。园区改造和“引凤”同时进行,目前已吸引164家企业注册,部分企业已入驻办公。
海创微芯正是园区引入的传感器领域重点企业。2022年10月,该公司由海归高端人才领衔的研发团队已经入驻,针对传感器相关器件领域展开研发。该公司还将利用园区内A栋厂房,建设一条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中试生产线。未来,这条产线除满足自身制造需求,还将吸引更多传感器上下游企业落地,成为公共服务平台。
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是怀柔科学城根植“科学基因”培育相关产业的一个缩影。围绕密集落子的科学设施平台,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集聚区正加速形成,已吸引多场低温科技、卓立汉光等一批科学仪器及传感器企业落户。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