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注重过年的“仪式感”有利传统习俗传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15:10

你还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吗?你看重哪些过年的“仪式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1%的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76.7%的受访青年注重过年的“仪式感”,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是受访青年认为过年“仪式感”最重要的体现。(2月8日《中国青年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从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祭灶开始,到正月十五日闹元宵结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表现方式。尽管各地在具体的过节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总体上都是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在民俗上也大同小异包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

形式决定内容。春节的魅力就在于拥有内容丰富的传统习俗,并因为这些习俗而让春节充满“仪式感”。如果说生活需要仪式感,那么过节的仪式感更加庄重,并凸显了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如果春节没有仪式感作为表现形式,那么与庸常的生活并没有区别,最终变成一种放假的理由、消遣的借口和回家团聚的契机,春节就不会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其吸引力也会逐步下降甚至消失。从这一点来说,继承和弘扬春节的传统习俗,是打基础利长远的现实选择和公共担当。

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就是要在接受认可和实践中得以呈现,尊重形式并以敬畏之心去体现整个过程,充满庄重而严肃的仪式感。这是春节的精髓和魅力所在,在过节方式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传统习俗面临着推陈出新的改变,但总的要求是大传承小调整,而不是颠倒重来或者本末倒置,甚至以注重内容品质和个性化、多元化作为理由,放弃了对仪式的尊重,让整个过程变得敷衍塞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高质量的仪式和形式去体现,过年的体验度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过节?这个疑问似乎越来越变成了难以破解的公众困惑。究其原因就在于,因为对仪式感缺乏尊重,而没有注重过节的形式质量,最终也就影响了整个内容的体验度。比如现在很多人在过节的过程中,包括置办年货、打扫房屋、贴春联等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化,许多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聚会或宅在家里,导致年味越来越淡。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年轻人对春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了解甚少,甚至有些人对春节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加强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提高其认知度和认可度,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94.1%的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76.7%的受访青年注重过年的“仪式感”,超高的群体认可度和接受度,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意愿最终变成行动,让传统文化在青年人心中深深扎根,最终变成付诸实践的行动自觉,则传统文化才会有深厚的基础,以及付诸实践的现实土壤。

应该看到,年轻人对传统习俗越来越认可,这其实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对传统习俗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积极,这是一种极好的现象,意味着传统文化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回归大众视野,这也是年轻人对过节仪式感更加注重的社会背景。让春节传统文化在代表未来与希望的青少年中广泛传播,注重仪式感构建了基础,也带来了更大的期望。

文/前度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新时代新过法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百元一把新式艾草门挂成“新晋网红” 分析称热潮源于年轻人对“仪式感消费”的青睐
南方都市报 2024-06-03
老习俗新玩法 端午的仪式感藏在这些物件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1
北青快评 | 摒弃“正月剃头死舅舅”正当其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北青快评 | 让民俗文化在春节载体中发扬光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7
北青快评 | 带上爸妈旅游过年让春节更时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4
北青快评 | 年俗里的变迁,定格变化里的中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2
北青快评 | 年轻人“新中式”过潮年的传统与时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