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4年的首次降准正式落地!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1月24日宣布,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
此次降准力度远超过去两年。2022年和2023年各有两次全面降准,但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本次降准幅度达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年初大幅度降准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助力房市企稳、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稳定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层面来看,降准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期限长、成本低的流动资金,这将有助于提高其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陈雳表示。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本次降准释放出稳增长政策的积极信号,为银行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空间,将对全年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积极作用。短期来看,央行宣布降准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对资本市场有一定提振作用,且有助于平滑春节资金面,弥补资金缺口,助力银行“开门红”。
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期表示,“2024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处于收敛,这样一种外部环境变化,客观上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展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这意味着外部环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掣肘大幅减弱,更加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降准落地后,还有哪些货币政策工具值得期待?
央行网站2月1日发布消息称,1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1500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4022亿元。
这是继2023年12月份抵押补充贷款出现净新增之后,连续第二个月出现PSL净新增,两月累计总量达到5000亿元。PSL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于2014年4月份由央行创设,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PSL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在央行“预告”降准后,就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后续需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尤其是在“三大工程”推进之下,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进一步发力,以拉动信贷扩张,促进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稳投资和稳增长。
还有市场观点认为,降准之后仍有降息的可能。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降准释放万亿元流动性、定向降息以及前期存款利率调降的合力作用下,2月份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调降的概率加大,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总需求磨底阶段,出于逆周期调节,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但2月份是否调降尚存不确定性。
“过去几个月,央行未下调MLF利率和LPR,主要存在两方面考虑:一是商业银行息差持续下降,二是全球利率水平处于高位。二季度美国货币政策可能进入降息周期,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将会增加。”西部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边泉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通胀增速仍然为负,实际利率处于高位,2024年央行可能再次降息,但降息时点可能靠后。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