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12时许,在G80次列车上,餐饮服务员为预定餐食的陈先生送去了一份川味宫保鸡丁饭,这是广铁集团新推出的一款标价15元的餐食。为更好服务旅客,广铁集团在途经广州、深圳、潮汕、长沙、怀化等城市的400多趟高铁列车上推出“一份家常饭”工程,陆续上新了16款价格从15元到30元不等的餐食,30元以下的平价优质餐达到22款。(2月2日《湖南日报》)
一直以来,高铁餐在人们印象中都是量少价高的典型代表。如媒体报道,乘客赵女士乘坐从南宁到成都的G3584次列车商务座时,花近1900元买高铁商务座,欣然接受乘务员提供的葡萄,结果此葡萄被卖出200克60元的“天价”。此类例证举不胜举,从“高铁15元盒饭被雪藏”,到“15元盒饭35元卖”,再到最贵的套餐“黑椒牛排意面套餐”竟要65元,高铁餐食服务被贴上了“又贵又难吃”的标签。
除了价格贵,品种少和性价比低也是高铁餐很难获得旅客欢迎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以“2元预包装水和15元盒饭”为代表的平价餐食被雪藏,旅客只能选择高价的高铁餐食。为此,铁路部门多次强调餐饮供应品种应多样化,有高、中、低不同价位的预包装饮用水、盒饭等旅行饮食品,确保2元预包装水和15元盒饭不断供。
为此,旅客们选择了“用脚投票”,用实际行动向高价餐食说“不”。很多有先见之明的乘客会提前准备零食,或者在乘车前点外卖带上车。一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眼馋他人吃东西,会提前准备一大包零食,并告知孩子高铁上的餐食过于昂贵,不值得购买。同时,自热火锅、零食、方便等替代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高铁餐销售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销售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对整体营运收入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若不能做到“以乘客为中心”,不断升级和优化服务,形势只会变得更加严峻。
不改变此种情况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不仅影响高铁餐食的业务收入,也会影响公众对铁路服务质量的认可与评价,不利于铁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当下公众出行的选择面更多,加上飞机价格日益平民化和廉价化,铁路出行的不可替代性地位日益下降,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改善铁路营运状况,实现更多的赢利点,需要“以乘客为中心”,从优化服务细节入手,让乘坐的体验度更加舒畅。为此,高铁餐食要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兼顾供需关系、运营成本和乘客心理等多个方面因素,确保价格合理、合适,同时要注重乘客的多元化需求,更加丰富品质和提高质量。
从之前的简单单一,以及快餐式的制作方式,到为保障大众化、普惠化和差异化需求,不断推出新定版餐食,以湘、粤、川菜风味为主体,闽菜、客家菜风味相辅,广铁实施“一车一策”的配发方案,实现精准配餐,更好地向旅客提供个性化消费选择,不失为服务作风的优化和方式的重大转变,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回家过年”的关键节点,让每名乘客在旅途中能够享受“一份家常饭”,这样的细节之美也足以赢得喝彩。如果将此细节作为整体状况的反射,高铁餐升级“一份家常饭”的嬗变,同样是令人称道的服务作风的优化。
其实,这样的改变已由到点面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2024年春运期间,长三角铁路首次在上海站上线高铁热链餐品,农家小炒肉、笋干烧肉、红烧排骨……共7种餐品全部现炒现做,并会通过恒温运输的方式运往上海站,送到旅客面前,让春运归家返乡的旅途再添一份“烟火气”。从冷链到热链,不仅饭菜的品质更优,口感更好,安全性也更有保障,更重要的是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以平民化的价格实现高质量的享受,高铁的快餐不仅追求价格更加亲民,更追求品质的更让人愉悦。当此举成为一种常态,以餐食为代表的服务提升,必将让整个行业的作风发生质变。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