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的12个常见误区
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2024-01-30 07:59

误区1

没症状不用吃药。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

误区2

血压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难以根治。研究表明,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抗高血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压,还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损伤。

误区3

抗高血压药有依赖性。

很多人认为抗高血压药有依赖性,这是不正确的。抗高血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临床上,针对一些因工作紧张、身体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也会采用药物治疗,并可依据情况随时停药。但已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血压需要长期用药物控制,就不能随意停药了。停药后血压会重新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吃药来控制血压。虽然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但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微乎其微,不能因噎废食。

误区4

开始不能用“好药”。

抗高血压药非抗菌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目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抗高血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小时,可平稳降压的药物。短效抗高血压药通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长期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哪个适合自己,就选哪个。

误区5

血压高要快速降至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除了高血压急症外,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

误区6

用单次血压判断高血压。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这就是“白大衣高血压”,因见到医生紧张而引起。其实,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的做法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容易使血压不稳定。

误区7

频繁更换药物。

选择一组适当、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观察和验证。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就应坚持服用。

误区8

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很容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根据处方用药。

误区9

保健品也能降压。

很多老年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吃药跟着广告走。实际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治疗。

误区10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输液用药外,一般的高血压应选择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不需要输液。

误区11

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导致脑血栓。

误区12

不用定期到医院检查。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是否产生不良反应,以及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或药量是否相对不足。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世界卒中日丨卒中诊疗误区大盘点,速看避雷!
健康北京 2024-10-29
天气转凉,如何呵护心血管
健康报微信公众号 2024-10-14
12万学生参赛,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落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09
北京:基本医保覆盖超2000万人 异地直结病种范围将再扩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25
明日小暑,入伏在即!安“心”度夏,五大误区要避免
北京市疾控 2024-07-05
北京疾控提醒:高温防暑,走出误区,不踩雷
北京市疾控 2024-06-18
高血压患者运动易猝死?2024年5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31
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得高血压?应如何调理?
新华社 2024-05-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