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有网民反映,“过年给孩子拿红包攀比严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烦恼”。有人形容说,压岁钱可能还没发挥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就先要“压”垮老年人了。一些地方就遏制有关压岁钱的不良风气进行探索,比如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本意是压住邪祟,让得到压岁钱的晚辈平安顺利。上世纪60年代,不少家庭曾用糖果代替压岁钱。可见压岁钱未必就是钱。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很多地方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几年前一份全国压岁钱行情地图显示,有的省份压岁钱平均3000多元,有的多达上万元。
压岁钱虽然没有统一的地方标准,但在某些亲戚熟人圈里逐渐形成了“潜规则”。比如安徽阜阳有市民反映,压岁钱现在涨到最低200元,甚至500元或600元,似乎变成了一种“标准”。长辈按照这个标准给压岁钱,感觉才能不丢脸,而接受压岁钱的晚辈,也才会觉得长辈“不抠”。然而,不是每个长辈都有能力承受这样的标准,对不少农村老人来说,这样的标准意味着不堪承受之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不少农村的老年人不但收入单一(主要来自农业收入),而且收入微薄,如果给每个晚辈发放200元压岁钱,总支出压力显然难以承受。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压岁钱”变成了“压人钱”。
当压岁钱支出超出农村老人的承受力,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以一个农村老人给10个晚辈压岁钱为例,如果最低给每人200元,仅压岁钱支出就多达2000元,这得卖不少粮食或者家禽才有可能缓解经济压力。
据报道,多名安徽阜阳市民在网上留言反映:压岁钱快要“压”垮农村老人了。安徽阜阳官方对此回应称,将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地方干预压岁钱的孤例。比如说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政府网站公布的《河下街道2023年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螺蛳街村规民约、镇海村村规民约规定,“压岁钱”不变味,不惯孩子。
以村规民约的方式进行引导和干预,这是切实可行的。近年来,不少地方以村规民约纠正高价彩礼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将压岁钱纳入村规民约,相信也会起到为农村老人减负降压的作用。期待更多地方对过高的压岁钱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民风返璞归真,让压岁钱从“钱”向祝福转变,回归压岁钱的本意。
可做借鉴的是,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其压岁钱(即“派利是”)至今仍坚守着“不近人情”的传统:只讲“意头”,不比金钱,可以是五元十元,也可以是一元两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在不少地方存在压岁钱攀比心理的情况下,广东人仍坚持“轻负担”的传统,其文化因素值得探究。能否将广东超低标准的压岁钱形成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值得认真研讨。
虽然今天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几十年前更富有,但在压岁钱问题上存在攀比心理不可取,增加农村老人、低收入人群的经济负担,以及让压岁钱“变味”的做法,更要及时纠正。总之,不能让“压岁钱”变成“压人钱”。
文/丰收
漫画/王少华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