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奇在小组讨论时,介绍了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如何深入基层调研,解决百姓难题兜牢民生底线的经历。
东樊各庄村位于平谷区峪口镇西北3公里,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现有842户、2400多村民。去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玉奇为了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民生问题,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了解村民诉求,收纳汇总后想办法逐一推进解决。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村里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没地方停车、乱停车成了村民反映最大的问题。”王玉奇介绍,村里老人多,本来腿脚就不灵便,有时候推开门发现家门口停着好几辆车,连出门都成了问题。为什么大家会乱停车?通过走访发现,不少村民反映村里街巷的路太窄,而且路面坑坑洼洼,很难停车。
“村里的街巷都是几十年形成的老路,两边就是大家的住宅,没法硬性拓宽。”问题陷入了两难。那一段时间,怎么给大家找地方停车成了压在王玉奇心里的头等大事,每天茶余饭后他就沿着村里的大街小巷挨个走,逐个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去年夏天,有一次赶上下大雨,王玉奇本来想到街边看看排水情况,看到雨水顺着边沟哗哗往下流时,他突发奇想:可以把边沟上面“加个盖”,变相拓宽马路!与城市道路排水口上面都有篦子不同,村里大多是直接在路两边挖一条露天的排水沟,宽度从二三十公分到七八十公分不等。“给这些排水沟上面加上篦子,巷子变宽了,车就好停了!”
解决停车问题的过程中,东樊各庄村还摸索出了一套村民协商机制:“共谋共建,民商民意,民情民办”。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征求民意,遇到事情与老百姓一起商量着办。仔细谋划之后,王玉奇决定把村里原计划的污水改造工程提前一年,和路边沟加篦子的事情结合着一起办,花一份钱,办成两样事。
提高村民收入,是兜住民生底线的根本。在东樊各庄村,年轻人基本都在外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这部分人由于岁数大了,很难谋求新的收入途径。为了帮老百姓提高收入,东樊各庄村引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同仁堂,让一部分“四零五零”人员帮忙繁育、打理林药等作物,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针对个别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王玉奇积极争取低保等相关政策,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