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看电影也有“后悔药”了。近日,湖南长沙部分影院陆续上线了自助退票机,在电影开场半个小时内可自助选择退票。同时,观众因为影院环境不佳或电影质量未达预期,也可以申请退还票款。自助退票机上线后,相关词条冲上热搜,引发各地网民建议“全国推广”的呼声。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看,不满意就退票的模式迈出了富有新意的积极一步。电影开场后还能退票,意味着过去看到“烂片”只能回去默默用影评“反击”的观众,现在无需再忍气吞声地看完全程;遇上嘈杂不适的观影环境,也不必再为不满意的影院服务买单。在这一模式下,哪家影院的配套服务更完善,哪家才会赢得更高的消费者满意度,自然也有益于推动影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而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这种“电影满意险”也在倒逼行业拼质量,为电影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尺度。“火热”的票房和观影人次,不断向人们宣告着电影的受欢迎程度,而“冷静”的退票人数,似乎更能传递出电影自身的反响和口碑。从试点影片的退票率来看,元旦档期五部参与试点的影片中,退票率最高的达到了2.1%,也有影片创下0退票的好成绩。退票率为观众选择影片时提供了一份更多元的评判标准,也促使电影制片方针对性地优化宣发手段,要让“对的影片”找到“对的观众”。
“退回电影票”的另一面,同样有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退票率的高低并不能直接与影片的好坏画等号。部分艺术类影片审美比较小众,或者电影看点不在开头,都可能因“不合口味”成为观众退票的理由,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就是所谓的“烂片”。退票的原因主观且多样,如果消费者一味追随“低退票率”影片,反而可能与真正适合自己的好片擦肩而过。
再如,退票服务是有前提的,目前来看还只限于“特定影院、特定影片”,未来是否能大面积推广,许多问题还有待观察。例如,观众中途退票的机制,会不会增加影厅内的人员走动,从而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半小时的规定会不会让部分观众钻了影院的空子,免费拍照打卡就走?
其实,电影评分也好,退票率也好,说到底还是一个与商业利益挂钩的数字。如果推广观影售后服务,是否将退票率公布常态化,仍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一旦公布,这个数字是否会成为片方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让刷退票率变成和偷票房、刷评分类似的商战“武器”,尚未可知。
春节将至,元旦期间长沙可退票影院已达72家,观影售后服务预计在春节档将陆续推广到更多影院。而要将“不满意就退票”服务在各地长期推广并真正落实,还有待在实践中一步步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文/雷雅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