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墙和古铜色的格栅在阳光下交错呼应,超大的采光中庭从一层贯穿七层。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人声鼎沸、商户穿梭的服装商贸城。如今,大红门矗立起科技文化新地标,刚刚迎来新一批“住户”的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内格外热闹,正在装修的园区二期也将在近期投用。
高精尖企业“组团”落户
从地铁10号线大红门站走出几百米,一栋充满科技感的灰色建筑映入眼帘,建筑顶部,两个一大一小的挑高穹顶格外显眼。这两个外形犹如金莲花盛开的穹顶,是昔日“大红门服装城”极具辨识度的标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菠萝头”。经过精心改造,这里已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
元旦前夕,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全面开园,宜本生物、中科慧居、冠邦开源、鹏博创展等24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1月10日,在园区西楼七层,宜本生物人力资源总监魏雪松与同事们正在进行办公区域最后的调整布置,部分研发人员已经在“新家”投入工作。
“刚听说公司要搬到大红门时,心里还有点犯嘀咕。”魏雪松起初的担忧,源于她多年前对这一带“人挤人、交通拥堵”的印象。但现在,面貌一新的大红门已经成了科技公司的聚集地。“办公室门口就是凉水河滨水空间,离地铁线很近,停车也方便,园区服务人员对我们有求必应。”魏雪松说。
走进元宇宙企业加速器,爱威尔星空总经理刘维征正在与园区工作人员交流:“公司扩张速度比原计划要快,之前预定的办公区面积不太够用,还想再扩充一些。”
在位于成都的一条工业生产线上,自动化装备在车间里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车间里空无一人,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安,工作人员正通过“一比一”比例模拟成都工厂的系统对产线设备进行远程遥控——这是爱威尔公司众多技术应用之一。作为一家成立已9年的元宇宙公司,公司的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在教育、文旅、制造业等诸多行业落地。
几个月前,这家从东三省走出来的公司将北京运营主体落在了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依托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我们与科技、财税、市场管理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类科研院所建立了沟通交流渠道,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我们只要专心做研发就够了。”刘维征说,公司将依托北京的人才资源,扩大尖端科技研发团队规模,完成从地域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产业生态成“金招牌”
“园区的发展,短期看政策、中期靠服务、长期靠生态。”南中轴(北京)国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福说。记者观察到,自2022年底园区一期启用以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元宇宙为特色的产业生态已经在这里初步形成。
在园区1300平方米的数智创新中心内,访客只需坐在一张绿幕前,就能在一秒钟之内“穿越”到雅韵十足的宋朝,与苏东坡吟诗写字,拱手对揖,还能把这段如同穿越剧一般的视频下载发布在自己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这个令参观者沉浸其中的互动体验,技术支持方是园区首批入驻企业之一霍巴科技。
“园区里与元宇宙、数字科技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非常多,这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霍巴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刘作宇说。近几个月,公司就在园区的穿针引线之下与园内兄弟企业达成了合作,一场由霍巴科技提供元宇宙技术,园区另外两家企业分别提供IP、策展服务的数字互动体验展,正成为成都年轻人徜徉其中的热门“打卡”对象。
目前,园区共落地企业超过150家,包括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上市公司子公司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园区已初步形成以芯观念、前景无忧等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大恒炫璟、汉捷科技、墨宇宙等企业为代表的元宇宙产业集群,在数字人、智能穿戴设备、元宇宙底层平台等领域形成了发展优势。
酝酿百亿产值新增长极
“您好,咱们共享办公空间还有空位吗?”在园区的元宇宙加速器内,一位初创企业负责人慕名前来探访。一上午时间,闫福和他的同事们就接待了四五拨意向客户的拜访。
“只要企业有需求,我们就有适合的空间和服务能提供。”闫福说,为了给大中小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园区定制的办公空间既有三、四平方米的单人工位,10平方米的小房间,20平方米的小套间,也有数百至1000平方米不等的大工作区。目前,园区一期为中小企业开辟的共享办公区已预定一空,园区二期的主体结构建设已经完成,进入了装饰装修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具备企业入驻条件。
与此同时,作为园区重要配套之一,人才公寓正紧锣密鼓地装修。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将提供约500套拎包入驻的长租公寓。
闫福介绍,未来园区将打造一基地(元宇宙产业基地+加速器)、一平台(生态服务平台)和一基金(南中轴高精尖产业投资基金)的“三个一”产业服务支撑体系,聚集更多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在发展成熟之后将形成一个年产值超过百亿的产业新地标。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