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心理干预:让时间治愈伤痛
广州日报 2023-12-28 09:05

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震级为6.2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突袭甘肃省积石山县,截至12月22日8时,已累计造成当地117人遇难,781人受伤,近1.5万间房屋倒塌。与此同时,一支支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奔赴地震灾区,一批批物资承载着全国各地人民的深情送到受灾村民的手上。随着一辆辆搭载着活动板房的大货车川流在310国道,积石山县国道沿途村落的活动板房聚集区陆续搭建而成。

灾后重建工作在不断加速,受灾村民也渐渐从伤痛中回到现实,带着对亲人的思念继续生活下去。灾后心理干预应如何进行?记者采访了参与到此次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救援队队员,正如其中一位所讲,经过了“应激期”“沮丧期”后,当地很多人已经进入到“接受期”。“时间是治愈这些伤痛最好的良药”。

如何面对“地震”“老房”:灾后村民身心状况受关注

12月22日,在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乡斜套村的受灾村民安置点,斜套村幼儿园老师龚恒梅正带着小朋友们在阳光下唱着儿歌,不时跟随着节奏拍手、跳跃。孩子们天真的笑声冲淡了部分村民们悲伤的情绪。

让救援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59岁的村民马子荣和他9岁的孙子,这位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至今仍然有些精神恍惚。“特别是在地震后的第二天,有时候叫他都没什么反应。跟他说发生地震了,这个孩子好像也不大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位救援队员介绍,马子荣孙子的情况让其家里人都担心不已,直到后面几天情况才渐渐有所好转。“如今大人再和他讲起地震时,他也明白了地震是有危险的,应该在地震发生时赶快作出反应。”

据介绍,马子荣家里除了孙子的情况令人担心,他儿子的情况则更是让他苦恼不已。在地震发生后,他儿子被困在倒塌的老房子里,求生本能让他儿子一直用拳头捶打着看似脆弱的房门和墙壁,但始终没能自救成功。直到家里人和村民一起从废墟外将房门破拆,他儿子才真正被救了出来。

在经历了震后第一天的不知所措后,马子荣告诉救援队员,他儿子从第二天开始就在睡觉的时候一直说梦话,身体一直放松不下来,而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儿子平复下来。

“地震发生后,村民马子荣的儿子就再也没有向着‘老房子’的方向多看一眼,甚至连老房子所在的山坡他也没再上去过。”一位救援队员说。

访遍受灾严重村庄  前期介入减少村民应激反应

“有些人在地震后有应激反应,如神经性头痛、心理焦虑等。”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平安甘肃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心理救援队队员胡瑾娅介绍,如果队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受灾村民的这些震后应激反应,就会立即介入,为他们进行放松治疗。

12月19日早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迅速组建了一支16人的心理救援队赶赴震区。据央视报道,他们是第一支抵达积石山震区的专业心理救援队,在受灾最为严重的4个乡镇开展心理援助。

胡瑾娅介绍,由于受灾乡镇的范围较大,需要走访的村庄较多,为了能够尽快走访更多的受灾村庄,这16人的救援队伍都是分别行动,每个人走访一个村庄。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受灾最为严重的4个乡镇的35个村子,在这支救援队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步走访。

“我们走访的目的,是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受灾村民的基本需求。”胡瑾娅介绍,比如年纪较大的村民,由于躯体疾病会多一些、会比较怕冷,所以他们对物资方面的需求会大一些;还有一些稍微年轻的村民,尽管躯体方面的症状会少一些,但仍然会有头痛、心率增快、焦虑等方面的症状,队员在走访时就会直接进行一些治疗。

胡瑾娅举例,在此前的“白银马拉松事件”发生后,救援队也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减少相关人士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在事后的创伤。”她解释,很多时候灾民在当时并没有反应过来,但是等到灾难发生后终于反应过来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如果救援队队员在前期就进行介入干预,可以减少地震带给村民的后续应激反应。”

游戏、唱歌、绘画……让儿童在现有环境下“重拾快乐”

“我主要走访的村子是梅坡村和大河村,这两个村子都很大,受灾的村民也较多。”胡瑾娅告诉记者,从上午到达村子开始她就一直忙到中午,几乎没有喝过一口水,自己杯子里带的水都变凉了。

除了走访受灾村民的需求情况,村子里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也是救援队队员关注的重点之一。胡瑾娅也会带着孩子们在村里的安置点、帐篷外做一些游戏。“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重拾快乐。”胡瑾娅介绍,她带孩子们做的游戏也并不复杂,比如萝卜蹲、丢手绢、五根蜡等,重点是将孩子们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转移到当下,让他们在当下的环境里依然能够体验到快乐。“目前让孩子去改变环境是很难的,而在现有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用一些方法回到曾经快乐的时光:做游戏、唱歌、画画……”

之后,胡瑾娅又带着孩子们进行内观九宫格绘画治疗:一张白纸被分成九个方块,正面的九个方块画的是“别人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反面则是画上“自己为别人做过哪些事情”。“在正面的九幅画中,很多孩子都画出了许多内容,比如有人帮他打饭,还有解放军哥哥帮忙搭帐篷等。”胡瑾娅介绍,但是当反过来看反面的内容时她发现,很多小朋友没有画满,因为想不到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一些小朋友说他们好像为别人做的事非常少,我就告诉他们,你们能意识到这点就已经很好了,从今天开始,你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为别人做一些事情。”

面对“如果”与“偶然”:慢慢接纳并放下伤痛

今年38岁的白奴勒吉是积石山县吹麻滩镇马家河村的村民,地震发生时他和二儿子、小女儿以及妻子睡在自家房中,倒塌的一面墙压在睡在他身旁的二儿子身上,孩子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距离地震已经过去了多天,但据救援队员介绍,白奴勒吉仍然没有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缓过神来。他告诉救援队员,懂事的二儿子在地震发生前五天给他打了个电话,说自己“想爸爸了”,在地震前三天,白奴勒吉刚从打工的外地回到老家……一提起二儿子,白奴勒吉仍然忍不住落泪。而在一旁的孩子爷爷也跟着抹眼泪,他说在儿子外出打工期间,孙子都是跟着他在旁边的房子里睡的。“如果我没有接到那个电话,如果我这次没有回来老家,如果孩子还是跟着爷爷睡,可能他都不会离我们而去。”

白奴勒吉向救援队员讲了很多的“如果”,在他看来,这么多的“偶然”“如果”但凡有一个发生改变,都不会产生如今这个结果。

在二儿子出殡那天,白奴勒吉在忙忙碌碌中依然表现得足够“坚强”,但救援队员发现,他还是会不时翻看自己的手机相册中二儿子的照片。

正如一位救援队员所说,遇难者家属只有通过时间来慢慢接纳这个现实,慢慢放下心中的伤痛。“时间是治愈这些伤痛最好的良药。”

合理进行心理干预 大多受灾村民已进入“接受期”

“如今受灾村民大多已经过了应激期和沮丧期,渐渐进入到接受期。”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平安甘肃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心理救援队队员韩曾光介绍,通过地震后及时走访干预,特别是对一些失去了亲人的死难者家属,队员们基本上在48小时内都对其进行了心理干预,并且做了多次走访。

他介绍,由于前期心理干预工作做得比较充足,目前大多的死难者家属已经进入到“接受期”。“当然,有些家属需要进行多次心理干预的,救援队队员也会留在那里将后期干预工作继续做完,因为如果干预还没结束就离开,对病人也是一种伤害。”

但韩曾光说,对于受灾的村民,救援队员第一时间想到的依然是保障他们的安全需求和生活需求。“首先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再把心理干预进行后续跟进。”此外,对于患有重度精神病的受灾村民,救援队也第一时间保障了药品供应,帮他们保持病情稳定。

“现在心理救援队的队员已经增加到300多人,包括从各地抽调的心理老师、心理医生和相关专家。我们通过线上培训、线下指导的方式,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心理方面的‘灾后重建’之中。”

韩曾光也提醒,并不是所有的受灾村民都适合心理干预,假如对方已经进入到“接受期”,再进行反复的心理干预反而会造成新的“伤害”。

他表示,除了需要进行反复干预的受灾村民,目前大多需要心理干预的受灾村民情绪已经基本平稳了,后续工作是让受灾村民重拾信心、重建家园。

文/张丹 李波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湖南华容临时安置点:灾后心理疏导有序开展
中国新闻网 2024-07-19
地震后,他们彼此温暖相互守望
新华社 2024-01-26
土耳其地震后,牵头建起安置点“中国村” “村长”李木子:我只是尽我所能
华西都市报 2023-12-28
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第6日:安置工作加紧推进 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新华社 2023-12-25
滴水恩涌泉报!河北涿州市民自发募集万余件棉衣棉被 紧急运往甘肃临夏地震灾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1
全力保障温暖过冬:记者直击积石山地震救灾物资转运分发全程
新华社 2023-12-21
Qnews|受灾群众如何吃饱穿暖?如何保障医疗救治? 积石山地震五大关注点梳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0
Qnews|青海有村庄震后遭“砂涌”灾害救援人员讲述现场情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