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篱笆将假冒企业登记的“李鬼”拒之门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07:17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防范查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特意加大了对虚假登记注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企业登记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假冒企业登记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的,应当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为顺应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度、支持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我国企业登记法律法规明确了由申请人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由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的原则,且对登记时限作出了严格要求。这些低门槛的登记规则提高了市场主体的准入效率,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对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和市场发展、活跃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相关的法律制度、信用制度还不完善,市场主体登记流程中还存有信息核验短板,各部门之间还存有信息壁垒,对假冒企业登记的处置责任还不明确、惩戒力度还不够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人遗失的身份证,或伪造、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企业注册登记,致使一些人在不知情、不自愿的情况下“被股东”“被法定代表人”,稀里糊涂地背负债务风险,陷入相关纠纷。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提交虚假材料将国家出资企业登记为股东,虚假宣传国企背景,在参加招投标、获取信贷等方面获得非法利益,损害被冒充企业的权益和信誉。

假冒企业登记的种种问题呼唤企业登记法律制度的完善升级,在这样的情势中,《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防范查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的推出很适时,也很有必要。《意见稿》从拦截控制、查处追责、事后处置三个方面发力,扎起了立体“篱笆”。

《意见稿》强化了企业登记注册过程中对身份核验与实名验证的要求,明确企业作为股东、出资人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企业登记的,应当通过核验电子营业执照的方式进行身份核验。未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自然人应当配合登记机关通过实名认证系统,采用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实名验证。

市场监管部门在办理国家出资企业设立登记或者股东变更登记、注册资本变更登记等涉及国家出资情况的变化登记时,应当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查验比对企业登记信息与产权登记信息。这一规定明确了申请人的身份核验、实名验证责任以及登记机关的信息查验责任,让企业登记过程中有关信息核验、认证的要求更加严格、细化,有助于从源头拦截假冒企业登记行为。

《意见稿》还加大了对虚假登记的打击力度,设定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下限5万元,上限100万元)、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责任,并“链接”了刑事责任和信用惩戒机制。较重的罚则让打击假冒企业登记的法律制度长出了更锋利的“牙齿”,也能让假冒企业登记的不法分子付出更重的法律代价、失信代价,能充分释放法律的惩戒、震慑、教育、拒止效应,能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意见稿》明确由登记机关对假冒企业登记行为“责令改正”,要求完善撤销程序,就理顺了对假冒企业登记的事后清理责任,能有效化解假冒企业登记撤销难、被假冒企业或公民维权难等问题。

《意见稿》给企业登记法律制度打了一个补丁,扎紧了制度篱笆,为构建预防、控制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和共治机制提供了制度支撑,可以把更多假冒企业登记的“李鬼”拒之门外。

文/李英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打击假冒国企!举报平台上线
​新华社 2024-08-30
婚姻登记中取消户口簿是否会导致重婚、骗婚?民政部回应
新华社 2024-08-16
多措并举遏制冒名登记行为
经济日报 2024-02-19
防范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 这些措施3月15日开始实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4
防范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 这些措施3月15日开始实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3
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新规出台
新华社 2024-01-13
假冒企业登记情节严重者最高罚一百万元
法治日报 2023-12-12
市场监管总局:假冒企业登记情节严重者最高罚款100万元
央视新闻 2023-1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