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做法和低碳先锋试点工作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今年,门头沟区着手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申报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据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督察与大气管理科负责人陆正炜介绍,今年,门头沟区出台《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低碳先锋试点工作方案》,深挖低碳示范亮点,分批次培育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等试点。
“比如,北京金隅琉璃文化产业园‘零碳工厂’改造项目,通过拓展园区绿化面积、节能降耗改造、铺设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二氧化碳捕集线等举措,加速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每年可发电70余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0余吨。”陆正炜说。
同时,门头沟区大力发展能源清洁化,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光伏项目落地,累计备案分布式光伏项目120个,总装机容量约3700.49千瓦。创建绿色智能供热体系,通过智慧化控制功能升级改造,按需供热。促进建筑领域低碳化,推动绿色建筑,建立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联席机制,推进水峪嘴村老年服务中心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为促进交通领域低碳化,出台《门头沟区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新增对国四柴油载货汽车管控措施,释放高排放车加快淘汰信号。今年门头沟区还出台了《门头沟区鼓励非道路移动机械(叉车)电动化方案》,鼓励车辆电动化。门头沟区首次将碳排放核算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推动建设项目减污降碳。
陆正炜表示,未来,门头沟区将持续做好5家重点碳排放单位报告履约等工作,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开展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同时,强化低碳试点示范,推动绿色智能供热体系,持续推动车辆电动化,提高适应气候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