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之前两天我们共同关注了长三角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今天的《扬帆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周年》特别报道,我们一起来看长三角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的积极实践。
绿色一体化 区域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五年来,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已初有成果。在三省一市的共同协作下,2022年,长三角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9.4%,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今年1至10月,长三角地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3%,较2019年同期上升7.3个百分点。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长三角地区五年来坚持生态绿色一体化,促进区域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努力。同时,长三角三省一市还明确了以“一套标准”规范生态环境管理、以“一张网”统一生态环境科学监测和评估、以“一把尺”实施生态环境有效监管,加快构建跨域统一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监测“一张网”:把生态治理“联”起来
大屏幕上现在出现的昆虫您认识吗?它就是萤火虫。以前在农村,一到夏天夜晚就能见到大片大片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而如今,在不少地方,萤火虫却很难遇到。不过就在前不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科学家们惊喜地发现,萤火虫又出现在当地的水岸、林边。
而这小小萤火虫的背后,却有着长三角生态环境“一张网”统一监测的大文章。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主任王备新:我们会在一些石块底下,看看有没有萤火虫在这里头。萤火虫它喜欢生态环境好的,我们说好的就是说,阴凉潮湿,没有污染的环境里。
在浙江嘉善姚庄镇金星村,南京农业大学的昆虫学专家正在这里寻找萤火虫的踪迹。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主任王备新: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四种萤火虫,付氏萤、雷氏萤都是长三角河网地区常见的本土物种。这些萤火虫的出现,反映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生物指标,适宜萤火虫生活的水质通常不低于Ⅲ类,幼虫大多生活在水质清澈的山间小溪、乡村河流和水田里。
今年9月,嘉善县在生态绿色监测平台最新上线了生物监测板块,萤火虫就是被监测的物种之一。数据被上传到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保平台上,有关部门实时掌握环境要素、共保联治、饮用水源安全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可以迅速进行联动处置。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水气管理科科长杨俊:以前在我们交界区域,如果这块区域水质出现异常,那么我们反应是比较滞后的。有了这个平台以后,我们三地的一些监测数据我们都能够实时共享,然后我们进行快速地溯源排查,能精准地锁定污染源。
生态环保平台就像一张网,联动起了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治理工作,这也让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如今,流经当地的太浦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让当地夏季的夜晚再现萤火之光。
要让萤火虫回得来,还要它留得住。在今年的全国生态日上,嘉善还发布了长三角示范区首个河流指示生物评价体系,体系由二翅蜉等17种动物物种构建而成,通过分析这些物种,让水生态质量读得出、看得见。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中: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我们将进一步做好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示范区的生态修复工作,让更多的物种回归嘉兴。
执法“一把尺”:证据互认 处罚决定互认
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保平台,直观地反映出示范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被称为环保监测的“一张网”。在这样的“一张网”里,又是如何统一长三角地区不同省市间的生态环境监管尺度,怎样实现长三角各省市的生态执法联动?
这要得益于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的“一把尺”。这“一把尺”,就是以“一套标准”规范三地的保护基准,有效监管生态环境。具体怎么操作?我们接下来通过浙江湖州和江苏苏州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协同处理的一起村民投诉来具体了解。
前不久,一封公函寄到了浙江省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公函的内容是:有部分村民反映,村旁边的一家铝合金厂噪声太大。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生态环境部门现场监测后发现,企业涉嫌噪声超标,商请浙江这边的生态环境部门协调处理。
湖州市吴兴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二中队中队长陈李喆:立即对企业开展了一个执法监测,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企业是有一个超标排放的情况。
原来,发出噪声的铝合金厂位于两省交界处的浙江一边,而投诉村民位于江苏一边。按照惯常的处理方式,这种跨省的案件,需要层层上报,处理起来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然而,这次有关部门的行动却相当迅速。依据公函提供的证据,浙江湖州生态环境部门立即对企业开展调查。
之前遇到这类案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两地的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各自做一份鉴定并层层上报。而现在,生态环境领域一体化的制度创新不断向纵深领域深化拓展,通过证据互认、处罚结果互认等机制,两地实现了跨省毗邻地区生态执法的联动。
湖州市吴兴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二中队中队长陈李喆:通过证据互认机制,现在直接可以区对区进行移交证据了,这样方便我们对于现场违法行为证据进行一个立即固定,这样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调查。
今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动区域内生态共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强化用“一把尺”实施生态环境有效监管。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沈良:那么制度上,我们通过两地共同的自由裁量的基准,对我们两地的处罚的这个严厉程度,或者说是尺度,是一个统一的标准。
浙江省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副局长顾鑫昀:为了打破跨区域的限制、部门之间的壁垒,通过打造信息传达的高效通道,我们要在环太湖流域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模式。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共保联治 让独奏变交响
长三角绿色一体化以“一套标准”规范生态环境管理、以“一张网”统一生态环境科学监测与评估、以“一把尺”实施生态环境的有效监管,由此也形成了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的“一家人”的生动局面。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从“多家人”变成“一家人”,具体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天上午,浙江嘉善县银水庙村的村民潘根龙和几个老朋友一起在村口会合。大家熟练地穿好红马甲,戴上红袖章,准备出发巡河。
几个人的家都相距不远,但却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老潘是浙江嘉善的,其他几位有来自江苏吴江的,也有上海青浦的。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在规划中,太浦河和淀山湖、元荡湖、汾湖等“一河三湖”,被列入加强跨界水体共保联治的重点。这么重要的一条河,老潘巡河巡了12年,足迹遍布太浦河及长白荡水源地周围的边边角角。
嘉善县太浦河水源地义务巡查队队长潘根龙:我们这个地方地处上海、江苏、浙江接壤的地方,可以说那时候有点“三不管”,水葫芦量比较大,看起来相当难看。
水葫芦本来是一种观赏性的花卉,但它繁殖和适应能力强,一棵水葫芦平均一周就能扩张7~10倍。如此快速地增长会导致河道堵塞,雨季时,常有水葫芦漂到嘉善,往年打捞人员并不着急,因为过一晚,水葫芦或许又漂回去了。自长三角示范区成立以来,三地共同保护、协同治理,对太浦河的功能目标进行了整合,太浦河结束了“各自为政、分而治之”的时代。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副局长杨潜:我们一体化示范区建立以来,进行了水源地联合的共同的一个划分,有效解决了我们之前因为行政的区域限制出现管理的盲区。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任命了300多名联合河湖长,老潘也成为村级联合河长的一员,有关各方将依托已建立的联合河湖长制等机制,推进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协同保护,实现两省一市在跨界河湖生态保护上共治共享。
协同发展 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本
从过去的“各自为政”,到如今的“向心聚力”,从“单路突击”再到三省一市的“集团冲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让生态环保的“独奏曲”变成了“交响乐”。
从监测“一张网”到执法“一把尺”,再到“共保联治”的“一家人”,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协同发展,打造出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本。我们也期待着这样的“长三角”样本能够在未来全国更多区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记者 白玛央金 李文杰 李彤辉 嘉兴台 湖州台
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