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圆满落幕。参加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闭幕式的嘉宾普遍认为,加强金融开放合作是促进经济共享共赢的重要举措,本届论坛年会广泛传递了开放合作的信心决心,充分展现了专业探讨的深度广度,有效推动了多项成果的落地转化。
凯雷投资集团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表示,历史经验证明,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贸易合作是一个大型经济体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探讨了很多关于贸易、经济、金融合作的有益话题,相信只要各方都着眼于长远开展合作,一定能实现共同繁荣。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曼努埃拉·菲罗在视频演讲中表示,目前仍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保持乏力,全球金融发展还面临着气候变化、资金缺乏,以及基础服务缺乏几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推动全球金融市场多边合作,保持稳定、足够的资本和流动性,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建立更加稳健的全球治理机制体系,应对多方面挑战。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创造更多工作和就业机会以重振经济。
伦敦金融城市长梁佑思在视频演讲中表示,中国是伦敦金融城的合作伙伴,伦敦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中资金融机构在金融城经营历史悠久。愿意通过金融街论坛进一步促进中英合作交流,与中国有关机构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可以重点考虑从做大做强国债市场方面着手。他分析,国债在金融市场中具有资产定价功能,是金融市场重要的基础,也是国际资本配置的重要的资产。目前,中国国债从GDP占比、境外机构持有占比等维度看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做大做强国债市场也有助于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建设金融强国”既要有世界共性,也要有中国特色。从中国特色方面,要高度关注建设金融强国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通过与世界金融强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对比,近年来中国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规模方面发展迅速,但金融中介成本仍高,股票市场发展缓慢。从财富总量看,中国政府有更大的能力、空间和韧性来应对各类冲击。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高峰对话环节,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出席,与法国央行前行长克里斯蒂安•诺亚进行现场视频连线,围绕央行使命与范式展开深度探讨,积极释放中国金融开放发展信号,增强金融街全球影响力,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杨燕青主持对话。
周小川表示,在经济系统出现波动时,央行要分清楚经济系统波动是不是周期性问题,再进行对症下药。他解释说,诊断要准确,需要厘清经济系统波动是外部干扰、调控问题、还是系统本身有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结合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白川方明表示,虽然有时候通胀率看起来很低,但还是要提前进行防范。从日本经验来看,一旦泡沫产生,政府需要采取及时措施。在泡沫破裂时,决策者和监管机构需要有勇气做正确的事情。
克里斯蒂安•诺亚表示,在宏观环境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将通胀率稳定在2%以内,以实现让政府收入增长,偿还债务利息及预算方面的平衡。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闭幕词时表示,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全面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要求,取得了丰硕成果。论坛广泛传递了博采共进、开放共享的信心、决心。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新华社主要负责人分享了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深刻见解,表明了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坚定态度。论坛围绕金融行业发展的规律性、趋势性、前沿性的问题进行专业探讨,为世界金融领域携手合作,发展共赢提供了重要的智慧和有益的借鉴。有效推动30余项重要成果落地转化,进一步凸显国家级金融政策权威发布平台的作用。北京市将用好本届论坛年会成果,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建设金融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据悉,本届论坛聚焦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热点问题,从政策规范、倡议公约、年报指数、平台案例、揭牌评选等维度,形成30余项重要成果。闭幕式上,综合考虑社会关切,媒体关注,发布了《共商共享全球化发展机遇北京倡议》《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金融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指数》《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信息披露指南》等“十大”重磅成果。金融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揭牌运营,金融街论坛作为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