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生活方式的普及,电子门锁走进千家万户,它可以与手机或智能家居系统联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门禁服务,省去了“出门必须带钥匙”的麻烦。然而,近年来,全国各地因电子门锁故障引发的消费者被困案例屡见不鲜。国家监督抽查显示,17.1%的电子门锁质量不合格。(11月6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电子门锁是一种采用密码、指纹、刷脸、手机、门卡等解锁方式的新型安防产品。因其具有便捷性、智能化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数据显示,2021年,仅电商平台上的电子门锁销量就达458万套,同比增长31.4%。但有关电子门锁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在某专业消费投诉平台搜索“智能锁”有三千多条投诉记录。
据媒体调查发现,“电子门锁故障困人”和“门锁异常开启防盗性差”是消费者反映最为突出的两大问题。比如近日,江苏淮安一居民家中的电子门锁发生故障,导致消费者无法回到家里,而家里正开着火炖汤,若不是及时报警将门锁破拆,后果不堪想象。
虽然我国已出台国家标准GB 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以及公安部的行业标准GA374《电子防盗锁》,但一些门锁企业并未严格执行标准,市场监管总局连续三年电子门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11.7%、34.1%、17.1%,即质量极不稳定,且不合格率偏高——不合格电子门锁无法守护家的安全。
如此一来,部分电子门锁就变成“坏人防不住,主人打不开”的伪安防产品。由于很多门锁厂家在推广时宣称电子门锁将“提升家居安全性能”,消费者受到误导,购买使用后在安全方面更依赖电子门锁,但结果可能是,家没有变得更安全,反而变得更危险。对此,消费者要对问题产品说“不”,有关方面要完善标准和监管。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选择电子门锁不要被商家忽悠,要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认证产品。一旦遇到“电子门锁故障困人”和“门锁异常开启防盗性差”,要依法向门锁企业维权;如果因为电子门锁缺陷造成了经济损失,要向门锁企业索赔,这是倒逼产品合格化的重要之举。
从监管角度来说,首先是完善电子门锁国家标准。2008年制定的《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虽然涵盖电子锁,但当初很难想象电子门锁发展到如今这个水平,所以,该国标存在滞后性,对电子门锁特有的性能,如电子识别、智能化等内容还缺乏具体要求,亟待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完善。这是提升我国电子门锁安全性的基础。
其次,进一步加强对电子门锁质量监管。市场监管总局连续三年对电子门锁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值得肯定,但抽查结果显示17%不合格,让人对电子门锁更担忧。这需要进一步加大抽查力度,既要扩大抽查覆盖面,还应考虑开展全链条抽查,对产品质量不合格涉及的企业要加大整改力度。
目前,国家标准委和公安部科信局已专门立项制定针对电子门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专门解决这种门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该标准有望明年能够颁布实施,通过对产品的质量把关、认证加以实施让用户有效地选择更安全的锁。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