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涉及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监测等,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血糖的良好控制。现列举10种常见的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您可根据自身情况对照查找血糖居高不下的根源。
01
饮食控制不当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无论病情轻重如何、有没有使用降血糖药物,都需要控制饮食。血糖轻度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单靠饮食控制就可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控制饮食,用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不过,饮食控制绝不是饥饿疗法或严重偏食,而是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不单指“主食”)与质(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
02
运动量不足
规律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肌糖原分解和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血糖药物的疗效,还能舒缓情绪,减少血糖水平波动。相反,运动量不足则对血糖控制不利。
03
情绪与气候因素
情绪对血糖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均会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释放减少,血糖升高。另外,生活不规律和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水平波动。
寒冷刺激可促进肾上腺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夏季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浓缩,也会使血糖升高。
04
应激状态
发热、严重感染、外伤、手术、心肌梗死、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均会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05
选药不合理
糖尿病患者用药应个体化,需要根据分型、体型、胰岛分泌功能、年龄、肝肾功能、有无并发症及血糖谱的特点,选用降血糖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小的药物。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医疗广告鱼龙混杂,如“几个疗程即可根治糖尿病”的宣传纯属无稽之谈,切莫轻信。
06
药量不足或过量
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大家需要警惕的是用药过量。降血糖药物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太低,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会更高。因此,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搞清楚是“降血糖药物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高血糖”,若是后者,则应减少夜间降血糖药物的用量。
07
药物用法不正确
降血糖药物种类很多,用法各异,若用法不当,则事倍功半。例如,磺脲类降血糖药物(如达美康等)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使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降血糖效果最佳;阿卡波糖片(拜唐苹)应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
此外,由于药物的半衰期不同,有的药物需一天服三次,有的只需一天服一次。例如,糖适平等短效制剂应一日三次,餐前服用,若仅服一次或两次,则很难使全天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08
药物继发性失效
有些降血糖药物(尤其是磺脲类)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会逐渐减退,医学上称之为“口服降血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此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或换用胰岛素。
09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其血糖升高大多是因为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而非血液循环中胰岛素含量低。
这类患者的首选治疗不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而应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胰岛素增敏效果的药物,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降血糖效果。
10
其他药物干扰
某些药物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削弱其降血糖效果,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噻嗪类利尿药、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因此,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选用药物时,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