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不仅清凉解渴,还能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随着秋季的到来,当季上市的水果丰富起来了,我们能选择的水果更多了。
但是有自媒体提到,“腐烂的水果、乙烯利催熟的水果、打蜡的水果”不能给孩子吃,吃了以后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乍一听起来很可怕,日常吃的水果竟有如此大的危害,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Part 1:腐烂的水果
夏秋季气温高,水果不易保存,再加上运输途中的磕磕碰碰,水果难免会有损坏。
相信大家购买水果时也会发现,有的水果会有一些小伤疤,有的则会发生局部的腐烂。这些腐烂的部位,往往都是细菌、真菌繁殖的结果。
一方面,这些细菌、真菌繁殖导致数量增多。
另一方面,有的细菌或真菌会分泌毒素,最常见的是展青霉素,这些毒素不仅在水果腐烂的局部含量高,在水果肉眼观察完好的其他部位也会存在,譬如距离腐烂部位 1 厘米处肉眼看似良好的部位也能检出展青霉素。
这就是为什么局部腐烂的水果不能吃,因为没有腐烂的部位也已经被毒素悄悄污染了。
但是,这些细菌、真菌或者其毒素并不会导致白血病,因为白血病的发生与病毒的感染、苯及其衍生物、辐射和放射线等因素有关,但与细菌、真菌却无关。
所以,吃了腐烂的水果不会导致白血病,但却可能会导致胃肠道感染性疾病。所以,以后碰到腐烂的水果,坚决不要为了“节省”不舍得扔而削去坏的地方再吃了。
Part 2:乙烯利催熟的水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一个生活小妙招,买来的水果如果还不是很熟,譬如猕猴桃,不太熟的时候口感不好,为了加速熟透,可以将它们和一些已经熟透的水果放在一起,一两天后这些不熟的水果就基本熟透了。这就是利用了水果分泌的天然植物激素——乙烯催熟的功能。
乙烯利是仿照乙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效果和乙烯基本相同,只不过一个是天然的,一个是合成的。
很多水果在上市前,都会使用乙烯利催熟,如凤梨、香蕉等,它可以帮助商家有计划地采摘水果,控制每批次成熟的时间,达到统一上市的结果。
乙烯利在我国是有剂量规定的,我国《GB 2763-2016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水果乙烯利残留量不能超过2mg/kg,譬如:
葡萄和哈密瓜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mg/kg;
香蕉、猕猴桃、芒果、菠萝中的限量为2mg/kg;
苹果中的为5mg/kg;
樱桃的为10mg/kg;
蓝莓中的为20mg/kg。
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下,乙烯利的使用是放心安全的,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不法商家过量使用。
毒理学研究发现,高浓度乙烯利使用也会有对人体有毒性作用。但是,乙烯利与儿童性早熟和儿童白血病是无关的。因为乙烯利是植物激素,动物中缺乏相应的受体,“催熟”也仅是在植物之间进行。
尽管催熟的水果与白血病无关,但家长朋友们也要小心警惕那些过度使用、滥用催熟剂的水果,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吃当季的、新鲜的水果。
挑选水果时,要挑选外形、大小正常的水果,不要追求过大的果实体积,以及减少吃反季节水果。
Part 3:打过蜡的水果
其实,水果表面是有一层天然分泌的果蜡,它可以减少水果中水分的丢失,保护水果减少外界微生物的入侵,对人体是无害的。
一般我们关注的打蜡水果,是指人工在表面上蜡的水果,而这层蜡的目的是保鲜、防腐。
我国《GB 2760-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
可以在水果表面使用的食用蜡主要有巴西棕榈蜡(最大使用量为0.0004g/kg)、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最大使用量为0.09g/kg)、紫胶(仅限柑橘类和苹果,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5g/kg和0.4g/kg)。
一般来说,当季的、短途的水果往往不使用人工蜡,反季节、长途的水果为了防腐保鲜则会使用人工蜡,但这些人工蜡的使用大多是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内,所以可以放心。
需要关注的是一些不法商家会使用工业蜡,而不是食用蜡,这种工业蜡中往往含有汞、铅等金属,会渗透到果肉中,引起金属中毒,但汞、铅等金属却不会引起白血病。
即便如此,金属中毒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挑选水果时,表面过于光滑,色泽过于鲜艳、明亮的,还是建议尽量不要选择。
事实上,单从吃水果的途径很难诱发白血病,而新装修的室内甲醛含量超标、苯等有机溶剂的接触、辐射及放射线的暴露等在日常生活中才是诱发白血病的重要因素,是需要特别警惕的地方。
除了远离这些因素以外,平常适度规律的身体活动、合理膳食、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可以帮助维持正常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秋天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1] 刘万珍。烂水果不烂部分也有毒[J].农家参谋,2009(10):36.
[2] GB 2763-2016.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
[3] GB 2760-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
[4] https://mp.weixin.qq.com/s/_d9crCqVbhKT5rqVkBKx8Q
内容 | 马博士健康团 申贵元硕士生
来源:马上营养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