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书香,延续“我与地坛”的文化情缘
光明日报 2023-09-13 10:45

阔别十年,地坛书市终于回归。消息一发布,无论在网络社交平台还是在周围的朋友圈,都能感受到爱书人的兴奋。这些年,虽然地坛书市暂别京城,但北京依然在朝阳公园等地举办书市。应该说,北京的书市文化从来没有断过。但是,为何地坛书市还是让人如此兴奋,还是让书友们大呼找到了“熟悉的感觉”?

原因或许在那种文化的气场。不管是散文名篇的渲染,还是地坛本有的古色古香,都决定了这是一个饱含文化味道的地方。不知道当年最早是谁想出的主意,但事实证明,在史铁生笔下,那“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地坛确实是办书市的绝佳场所。何况,紧靠着二环路和两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书友们从京城各个角落赶来,都不算太费劲。

过去十年,图书销售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网络电商占据了消费者购买实体书的主流,很多读者也早已习惯通过智能设备读电子书。但是,线下实体销售对于文化传播的意义依然不可低估。对读者而言,逛实体书店的体验感、沉浸感,确实是浏览虚拟页面难以替代的。

近年来,除了大型书市,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图书市集、文化市集,有的还要买张门票才能进入。也有图书尾货销售机构举办简陋而不失“硬核”的“仓库淘书会”,不仅吸引粉丝争相奔赴,还顺带活跃了库房所在小城的文旅业。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图书、文化市集作为综合展示和销售文化产品的方式,有着充分的市场认可。

今年地坛书市举办期间,不仅没有额外收费,还免除了原本的入园门票。这自然体现了主办方保护书市公益性的拳拳用心,“一刷”“二刷”地坛书市的大有人在。地坛公园在北京不算热门景区,很多人也是因为逛书市才前往此地,在挑书买书的同时顺带逛了公园,收获旅游与读书、买书相结合的综合体验。

重启的地坛书市除了组织图书出版机构、书店设摊卖书,还举办作家分享交流、签售会、打卡盖章等一系列现场活动。令人耳目一新的,要数其间举行的旧书公益竞拍活动。对参与其中的普通读者而言,为了获得心仪拍品与其他人竞价,也得以享受一把举牌拍卖的“豪气”。

久别重逢的欣喜之后,很多爱书人都期待地坛书市这一文化品牌能够得到更好呵护,让“我与地坛”的情缘延续得更久。

世界上不少文化名都,都有常年开设的图书市集,比如法国巴黎的左岸书店、西班牙马德里的莫亚诺斜坡书市。这些图书市集有的是简单铁皮店面,有的仅仅是露天摊位,允许书商、文化创业者以低廉的成本,在市中心“寸土寸金之地”获得销售和展示的空间。这些知名的图书市集,充实着城市的文化肌理,创造了“诗与远方”集于一体的文化景观。

地坛书市具备类似的文化景观特征。作为城市中心的大型公园,地坛有着举办书市和文旅活动的充沛空间。地坛附近还有雍和宫、孔庙与国子监、五道营胡同,这些地方早已被纳入当下热门的Citywalk(城市漫步)线路。游客如果逛书市、逛景点累了,周边还有不少精致的咖啡馆、饮品店以供消除乏累。在北京,甚至放眼全国,也很少有资源如此集中的“文化地标”。

如果找准文旅发展的脉搏,畅通相关机制,为文化消费群体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地坛书市的未来有着无穷的想象空间,为一代又一代书迷带来新鲜丰富的文化体验。

文/王钟的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地坛书市缘何越来越旺
光明日报 2024-10-08
50.67万人次共赴书香之约,地坛书市缘何越来越旺
光明日报 2024-10-08
地坛书市首次在京外举办 将“文化大餐”送到保定读者家门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5
一名大学生与地坛书市的“情缘”:从阅读者到志愿者的蜕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接待50.67万人次读者 圈粉年轻人,“我与地坛”正青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3天小长假接待近23万人次,中秋地坛书市: 青春时尚与国风诗意交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7
看北京|书香里迎中秋 “我与地坛”书市变身亲子打卡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7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开幕 新老书友来赴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