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鼓励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青年科技人才自主设立科研项目;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力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针对当前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职业早期科研支持不够、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要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关键在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到底要靠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造就使用好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长远发展大计。而青年人是全社会最富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推动科创发展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源源不断充实科技人才队伍。2012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量由416.7万人增长到858.1万人,增加441.4万人,年均增长7.67%。同期,自然科学领域博士毕业生总人数超过45万人,年均增长率4.73%。近年来,我国博士后每年进站人数都超过2.5万人,其中80%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时,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已低于45岁,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同时必须看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针对青年科技人才最为关心的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问题,要想办法让青年科技才俊把精力从过重的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上解放出来,从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扰中解脱出来,给予青年才俊更多信任、更好帮助、更有力支持,从而更好地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让青年才俊在科技创新主战场轻装上阵,就要重视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首先,必须给予青年才俊更多信任,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动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等“敢于压担子”政策,有助于推动“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原则真正落实。
其次,必须给予青年才俊更好帮助,进而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破除“四唯”和数“帽子”倾向,正确看待和运用论文指标,形成既发挥高质量论文价值,又坚决反对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氛围,可以帮助青年科技人才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再者,必须给予青年才俊更有力支持,减轻他们的非科研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保证科研岗位青年科技人才参与非学术事务性活动每周不超过1天、每周8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科研学术活动,提高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薪酬待遇,创造条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入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青年才俊的职业获得感,让他们将有限的精力更好投入到科技创新中。
当代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生涯与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高度契合。期待轻装上阵的青年才俊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