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北青报记者从昌平区十三陵镇获悉,强降雨导致的洪水有所回落后,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现身十三陵镇碓臼峪村。
8月2日清晨,碓臼峪村村民王春丽外出办事,路过昌55路公交车站时,发现地上趴着一只怪家伙,头部扁平、四肢短小,身长超过1米。“我感觉和之前在网上看过的‘娃娃鱼’很像,所以赶紧就把它抱回家中,同时向村委会进行报告。”王春丽说,怕这条鱼受伤,王春丽找了一个比较大的盆子用作临时安置。不多时,村委会和镇农服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赶到了她家中。当大家看到这个长脚的怪鱼后,都吃了一惊,它的体重大约有20多斤,皮肤光滑,头部钝圆扁平,四肢短小,因为保护得及时没有明显外伤,一放在地上就四肢有力地爬动了起来。
“我们猜测它很有可能是一条‘娃娃鱼’,可能是受最近连续降雨涨水影响,顺着河流从山里爬出来的。”镇农服中心的工作人员从村民家中接到“娃娃鱼”后,立即联系昌平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救治。“我们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初步鉴定该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最终结果还要送到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进行鉴定。”昌平区畜牧水产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娃娃鱼”与恐龙同时代,是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因叫声似婴儿啼哭得名,被誉为“活化石”。“娃娃鱼”喜洁怕脏,对所处环境的水质要求较高,此次首次出现在十三陵镇,也从侧面证明了该水域水质的改善。
近年来,十三陵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国家珍稀的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纷纷来十三陵镇“打卡”或“安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通讯员 贾凡 尚颖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