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医疗领域反腐加速进入“深水区”。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会议指出,要以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受此消息影响,7月31日(周一)开盘,A股多只医药龙头股跳水,其中恒瑞医药、首药控股等个股收跌超9%。当日,科创板企业赛伦生物因董事长被留置股价大跌11.53%,这也是继卫宁健康董事长周炜后,又一家董事长被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的上市药企。
其实,今年以来,国内医疗机构主要领导“落马”消息不断。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仅一季度就有60多位医院领导或医疗卫生系统官员被查。而目前据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2023年初至7月底共有超百位医院院长、书记等主要领导被查。
“医疗反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8月1日,一位长期关注医疗领域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因为当下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企业、医疗机构等也都在自查中。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公开信息获悉,目前多个省市纪检监察机关也在积极行动展开部署。7月31日,湖北省纪委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同日,河南商丘市召开全市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会议。28日,江西赣州市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自查自纠工作部署会召开。
博思雅管理咨询CEO王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医药行业历经三十多年野蛮生长,以代理制为代表的销售模式,及以往对医生收入严重的价值和价格不对等导致了“带金销售”非常普遍,以往代理商给医生的灰色收入支撑了医生收入的补偿机制,而且以往的医院都存在以药补医的情况。
王颖指出,在新一轮医改启动后,国家针对带金销售、药价虚高等问题推出了一整套改革组合拳,如医药分家、药品零加成、两票制、医药代表备案制、药耗集中带量采购以及支付方式改革等,从采购、使用、支付等多个环节挤出价格虚高水分,从根本上清除“以药养医”土壤。“这些实际是为了让公立医院回归到真正的公益性、医生回归到真正的治病救人、医药回归到真正的以疗效为标准,这将是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医药企业都要加强自身的合规建设。此外,财政也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医疗反腐高压
医疗反腐一直在路上。进入2023年,医疗领域反腐更是加速进入“深水区”。
2023年1月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文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集中纠治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5月10日,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纠风”成员单位也从9个增至14个。
7月15日,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针对定点医疗机构,主要检查内控管理、财务管理、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情况、医保基金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医疗服务行为和收费行为等。
7月21日,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召开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处腐败,大力营造风清气朗的医药领域发展环境。
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这次提请初次审议的修正案草案,在行贿罪规定中增加一款规定:对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在国家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行贿,在组织人事、执纪执法司法、生态环保、财政金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帮扶救灾、养老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行贿,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等六类情形从重处罚。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会议明确指出,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宁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最近国家一系列反腐的文件来看,目前国家的反腐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大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在医疗领域反腐败一定意义上会推动整个行业良性的发展。
而之所以发布多个文件,马军指出,这一方面是想通过提高行贿涉刑期限从源头上遏制行贿受贿的行为,另一方面针对行业政策的出台明确了行业反腐的重点工作,多管齐下,治理行业腐败。
在持续反腐高压下,今年以来不断有医疗机构院长、书记等落马消息传出。据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初至7月底,全国至少有155名医院院长、书记等主要领导被查。
此外,还有诸多科室主任被查。如今年5月31日,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介入导管室主任徐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长治市监委监察调查。7月18日,据“廉洁通用”消息,通用技术集团西电集团医院麻醉科主任孔祥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通用技术集团纪检监察组和陕西省兴平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对此,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指出,此次集中整治将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进一步形成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合规“必修课”
随着医疗反腐持续高压,“合规”将成为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不得不补齐的短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已意识到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只有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加强内部监督,树立诚信文化,才能有效应对高压监管,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合规已成为行业的“必修课”。
今年5月,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发布了国内首个《医院合规管理指南》(简称《指南》)。《指南》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医院合规的六大基本原则,即忠实法律原则、身份中立原则、全面合规原则、符合伦理原则、风险隔离原则、持续更新原则。二是倡导医院设置外部合规官,由其独立履行合规监督职责。三是倡导行政合规激励,对于积极建立健全合规体系、采取合格措施、实施有效合规的医院,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根据具体情形,免予处罚、减轻、从轻处罚,激励、增强医院合规风险防范能力。
目前,不少省市医疗系统在积极行动部署开展自查自纠。
据赣州市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自查自纠工作部署会要求,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全流程调度,要加强与医务、财务、审计等科室沟通协调,深入做好临床科室主任和权威专家的思想工作,认真组织做好这次集中整治自查自纠、资金退缴等工作。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也在近期发布了《深入开展不合理取酬专项清退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主动清退2018年至2023年5月以来所收受的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报酬,重点针对在与企业合作交往过程中,收受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钱物等“红包”回扣问题。
除了医疗机构,目前医药企业的合规建设也加速进入快车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已有68家中央企业集团和631家重要子企业设置了首席合规官,全系统合规管理人员超过2.8万人。据悉,首席合规官的特殊权限在于对违规行为“一票否决”权,首席合规官制度的设立对加强对企业重大经营事项的审核把关、加强企业合规管理、推动合规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企业合规经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动态的过程,随着医疗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的合规也需要与时俱进,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业务模式,合规也要相应地非常敏捷地予以应对。
“医疗机构自身应当建立好内部反舞弊体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内部经营管理行为;对于企业则需要从创新入手,建立自身反腐败合规体系,打造自身核心创新药品或医疗器械,共同创造更加清朗的营商环境。”马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