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合江亭,府河、南河在这里汇合成锦江(2月16日摄)。2016年2月,成都出台“治水十条”;2017年启动“新时代的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绿道建设。成都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并采取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2017年实现干流和重要支流无污水下河,最终彻底解决河段严重污染问题。
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工作人员赖小利(左)在捞水草(2022年9月21日摄)。锦江流域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提升到2021年的100%。自2020年,锦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Ⅲ类以来持续至今,实现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
在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工作人员正将一台管道检测机器人放入排水管道里(6月16日摄)。管道检测机器人搭载高清防水摄像镜头和照明设备,能全方位观察到管道内部的各个细节部位。它让排水管道排查不再需要工作人员下井,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在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工作人员正操控一台管道检测机器人在排水管道里工作(6月16日摄)。
挖掘机在锦江支流府河里清淤疏浚河道(2018年1月25日摄)。
新华社发(曹宗铭摄)
俯瞰流经成都市主城区的府河一角(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锦江水生态治理成为特大城市水生态治理的样板,也是长江上游水生态治理的样板和缩影。至今锦江水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她串联起成都市民巴适安逸、和美幸福的美好生活,承载了业态丰富、烟火十足的宜居生活图景。
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位于锦江区大安桥村,总设计处理规模100万吨/天(6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监测人员杨超在锦江黄龙溪古镇段提取水样(6月15日摄)。黄龙溪古镇是锦江流出成都的出境地。
在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徐堰河湿地公园里,余志朋(右一)约着三家亲友休闲露营(6月23日摄)。徐堰河是锦江主要支流之一。
工作人员在监控成都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6月14日摄)。
锦江边一段绿道(2022年8月20日摄)。都江堰至黄龙溪220公里锦江绿道串联沿线23个公园和12处景区。
黄龙溪古镇的水景观成为孩子们亲水避暑的乐园(6月24日摄)。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龙溪古镇临水而兴,黄龙溪亲水是不少成都市民在节假日青睐的游玩方式。2016年,黄龙溪断面水质是劣Ⅴ类,如今,已经达到了Ⅲ类。
成都市金牛区新桥社区社区河长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孙浪一(右)、曾静在巡府河(6月19日摄)。成都市建立四级河长制,注重治管并举,持续巩固治理成效。
俯瞰流经成都高新区的锦江江畔锦江公园一角(6月23日摄)。锦江公园范围为北绕城南侧500米到江滩公园,包括48公里锦江河道、滨江两侧开敞空间、沿线两岸1—2个街区,总面积33.8平方公里。公园跨经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郫都区7个区,总体形成“一带、一核、十二景区、二十三园”的空间结构。
摄影/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编辑/杨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