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季度,商业银行开启密集补充资本之路。
连日来,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天津银行相继公告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Choice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商业银行发债总量已超过5000亿元。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前来“助阵”,为中小银行注入资本金,及时补充资本,化解金融风险。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银行业务有所扩张,资本补充需求仍较旺盛。若银行顺利完成资本补充,有助于其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增强风险防御能力,反哺实体经济。
发债规模超5000亿元
发行债券是商业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主要渠道之一。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今年商业银行发债总量达到5246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普通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分别发行2680亿元、2476亿元、90亿元,小微债、绿色债、三农债等品种皆在其中。
国有大行依旧是发债主力。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分别发行550亿元、700亿元二级资本债,建设银行先后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及2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农行行长付万军表示,通过发行700亿元二级资本债,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实力。下一步将科学统筹资本规划,高质高效配置资本,适时适度进行外源资本的补充来保持资本充足率的合理稳健。
“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银行业务有所扩张,加之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不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较强;同时,政策积极支持中小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夯实资本,增强风险抵补和经营能力,预计今年资本补充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说。
表面上看,商业银行发债总量较前两年有所下滑。周茂华认为,这与市场流动性收敛、同业存单量价齐升有关。不过,汇总同业存单、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债的发行量来看,年初至今已达到10.2万亿元,超过2021年、2022年全年总量。由此看来,银行实际融资总量不低。
专项债助力中小银行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需求更为迫切。
4月以来,中小银行专项债迎来发行小高峰,广西、辽宁、黑龙江、宁夏等陆续发行专项债,用于区域内城农商行与农合机构的资本补充。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资本补充压力相对较大,地方专项债已成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来源。
发行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于2020年首次推出,被业内视为一次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有机联动。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在具体额度安排上,人民银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披露:2020年至2022年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规模增加,节奏明显加快。业内人士认为,增加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力度或将加大。
从实施路径来看,中小银行专项债主要通过平台间接入股、认购可转股协议存款两种方式施行。平台间接入股方式,主要通过地方金控平台向银行注资入股,宽限期后通过市场化转让股权的方式退出;转股存款协议则是通过存款注资进入银行,并在满足转股协议后转股。目前,地方政府认购可转股协议存款模式更为主流。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从目前的政策效果看,专项债资金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是一项综合收益较高的政策,不仅能够提升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而且能促使其清理不良资产、清理问题股东、消除风险隐患,打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传导的梗阻。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