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巧妙、一气呵成的通关大战,以柔美香云纱展现的缠绵情愫,双线叙事中的梦想之光——7日晚,舞剧《咏春》登陆国家大剧院,以精妙编排与出色的演绎惊艳全场。
4月7至9日,“深圳出品”原创精品舞剧《咏春》亮相国家大剧院舞台,成为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演出的开幕大戏。该舞剧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
舞剧《咏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担任编剧,韩真、周莉亚共同担任总编导,这也是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脍炙人口的舞剧后,两人联合执导的又一力作。
该剧以电影《咏春》为引,创新地将武术与舞蹈融合,五大功夫门派咏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中的武学招式结合古典舞、现代舞的舞蹈特质集中呈现。
该剧主演之一张娅姝表示,武术和舞蹈的发力和节奏完全不同,此次的以“舞”演“武”是一次难度颇大的挑战,为此演员们以前一年就开始了武术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在学习武术的时候把自己归为一张白纸去重新开始。影视剧里的武打动作可以通过剪辑、变速去实现,但我们在舞台上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训练,让肌肉产生记忆,在对招时才能有本能反应。再融合舞蹈的节奏和队形的编排,同时呈现出武术的力量感和舞蹈的美感。”
据介绍,剧中的“叶师傅”、主演常宏基为了演好剧中超燃的18分钟宗师对决场景,每天花超过6个小时练咏春,再花4个小时练习舞蹈动作。韩真表示,“希望舞台的表现达到让武术行家也能认可的程度,不仅仅展现招式,要表现出武术本身对抗的美感。”
与“咏春拳”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云纱”在该剧中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被用在演员们的服饰制作上,其制作过程也被艺术化地展现于剧情中。谈及这一元素的运用,韩真表示,“在强叙事的状态下,希望能让观众有喘口气的感觉,在节奏和感受上进行一个更柔软舒展的处理,香云纱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演员穿着香云纱去做武术动作,面料本身那种与众不同的柔美飘逸,它独特的光泽感,可以让演员的动作线条更具有流动性,产生一种很特别的美感。我觉得从演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服化道来说,中国武学应该是非常时尚的,香云纱可以在这个层面提升武术的审美。”
虽然运用了“叶问”这一深入人心的IP形象,但不同于以往的文艺创作,《咏春》不是一部“单纯讲述一代宗师英雄故事的舞剧”。其内容上采用的双线叙事独到而巧妙,“戏外”的《咏春》剧组与“戏内”赴香港打拼的叶问两条线索在剧中并行展现,两个故事承载的“拼搏精神”于同一方舞台上在不同时空中同频共振。
“我们套用了拍摄《咏春》电影的方式,用南下打工的‘大春’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拼搏与剧中‘叶师傅’在香港的成长经历,在戏里戏外建立了情感的勾连和共鸣。”周莉亚介绍,剧中人物‘大春’的原型,来源于深圳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老图书管理员。“他把上映过的每一部电影都整理了资料包。资料包里有当时的宣传文案,也有很多剧照,这些东西深深打动了我。”
“双线叙事的结构,两个时代的故事与人,在剧中彼此呼应和共振,这个故事因‘英雄’而来,由‘追光者’而展开,最终落在‘理想’,这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冯双白说。
记者/高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