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戏台现光影 沉睡文物焕新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30 08:00

自2021年10月份以来,位于东城区的颜料会馆已上演精彩好戏百余场

北京的会馆建筑千姿百态、数量众多,会馆文化包罗万象,商贾文化、饮食文化、梨园文化等多元交织的地域文化在此汇聚,其反映的人文底蕴、精神价值、时代风貌无不体现着厚重的文化力量,散发着独一无二的气质品味。如今,百年老戏台上曲艺声声,京剧、相声、民乐、话剧……一系列为会馆量身定制的“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艺术形式持续点亮,开启了老会馆活化利用的焕新之旅。雕梁画栋间,历史文化与精品演出的交相辉映让这些散落在京城大地上的老建筑再绽光芒,也成为“大戏看北京”的新表达,持续充盈着群众精神文化高品质供给,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生动注脚。

聚焦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

形成文物活化利用新方式

过去,会馆是专供同乡或同业人士在京城及各大城市聚会、寄寓的场所。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不仅是会馆产生的源头,也是会馆最为集中的地方。北京的会馆发端于明代,在清代达到鼎盛,其出现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明清两朝,每当科举考试期间,全国各地大量应考举子涌入北京,为解决应考贫寒举子住宿问题,在明嘉靖、隆庆年间,会馆在北京大量出现。会馆或由本籍在京官员捐建,或由在京本籍、本行业经商者集资兴建,借此集会联络感情开展商务活动,作为对旅京乡人的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馆在推动北京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在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和融合,特别是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现存会馆建筑57座,列入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1座。这些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集中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是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首都文化开放融合、生生不息的重要见证。

如何让这些文物在沉睡中活起来、火起来?北京提出了新思路——2021年下半年,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关于推动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旧址的工作方案》,着眼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聚焦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部署下,一批会馆先行先试,活动相继登场,持续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通过将会馆空间与演艺资源对接交融,实现以演促用、以用促建、以建促保,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方式。

因地制宜演好戏

会馆利用“一馆一策”

自2021年9月29日起,东城区颜料会馆、西城区湖广会馆等会馆率先“鸣锣”,陆续推出“会馆有戏”系列演出。通过一段时期的探索,精彩好戏重新点燃各大会馆,丰富的会馆文化业态,使会馆既保持“文明如水”的美好画面,又体现“润物无声”的能量输出,彰显会馆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打造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时代样板。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不同的会馆本身各具特色,立足会馆本体,通过“一馆一策”的方式,会馆正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光芒。

作为本市首批焕发新生的会馆,位于东城区前门地区的颜料会馆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该会馆始建于明代中后期,由山西的颜料、桐油商人集资所建。顺利完成修缮后,2021年10月,颜料会馆迎来首场演出,成为前门地区首个“有戏”的会馆。颜料会馆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和商业性演出,多个剧团长期入驻,相声、杂技、民乐、折子戏、评剧、歌舞……三里河河畔,各类高水平曲艺节目轮番上演。当下,正值早春,雀语巷深,春拂幽池,勃勃生机唤召着三里河畔的青枝幼绿,赋彩着胡同深处的青砖黛瓦,也应和着数百年历史的颜料会馆绽放出时代芳华。周末到颜料会馆听上一曲,成为不少居民闲时消遣的不二之选。

欣赏戏曲之美,位于西城区虎坊桥西南的湖广会馆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这座老会馆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830年增设戏楼,是目前北京仅存的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旧址之一,被评为世界四大木质剧场之一。清末民初,湖广会馆名人荟萃,戏曲繁盛。京剧票友组成“赓扬集”票房,经常在大戏楼内排练演出。“伶界大王”谭鑫培、“老夫子”陈德霖以及田桂凤、时慧宝、王君直等京剧名家也曾在这里演出。如今,这座会馆的戏楼可谓好戏不断,或铿锵高亢或低吟婉转的戏曲唱腔,在古朴幽雅的建筑中,配合绚丽灯光效果,呈现京剧之美。

2022年4月,经历修缮提升后,距今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也重新开门迎客。这里曾经是银号会馆,也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此前,经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调研,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将传承600多年的昆曲艺术与300多年的古戏楼完美结合,让这历史建筑重焕光彩。在此前的开幕演出季,北方昆曲剧院特意选取了四幕颇有历史渊源的大戏连台上演,分别是《天官赐福》、戏楼版《牡丹亭》、观其复版《墙头马上》和《怜香伴》,为观众带来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发展力的“沉浸式”体验。如今的正乙祠,还原了百年前上演昆曲时的“名场面”:“八千场秋月春风都付于蝴蝶梦中琵琶弦上,百五副金筝檀板尽消磨桃花扇底燕子灯前”。

体验、游学 会馆活动更多样

沉浸式话剧拓展演艺新空间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充分的实践探索,让“会馆有戏”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一方面,会馆承载的“好戏”更加多样而精彩,除了戏剧,杂技、相声等演出也在纷纷走进会馆舞台,各类体验活动也引来无数观众亲身感受“手眼身法步”;另一方面,到会馆看戏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台上台下观演模式,到观众沉浸式融入戏剧表演,会馆空间的创新性拓展和利用,正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戏剧体验。

首先,到会馆,不仅能看戏,还能亲身体验,开展游学活动,会馆成为人们近距离接触、体验戏剧文化的重要载体。云散月明谁点缀,“会馆有戏”寻京味,2022年的中秋佳节,东城区临汾会馆推出了会馆亲子游活动,“课本里的北京”、宫廷戏法、国粹课堂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在此看演出、游会馆、品茶点,百年会馆别有一番韵味和风雅。同日,在颜料会馆,繁星戏剧村制作人潇寒老师化身主讲人,为大家讲述颜料会馆的前世今生与京剧艺术的由来,表演讲解京剧的基本动作要领。他还带来了京剧服装和道具,向大家展示京剧服饰、妆容的特点。观众们在观赏表演、交流互动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百年老会馆化作京剧国粹课堂。

2022年10月,30位网络达人走进位于西城区的梅兰芳纪念馆和正乙祠戏楼,“画眉、勾眼、点唇、贴片子,梅兰芳对京剧旦角造型进行了诸多改良……”在梅兰芳纪念馆,网络达人们跟随着纪念馆研究员的讲解,开启了以“梅兰芳先生的化妆匣”为主题的探访之旅,还亲自上手体验了“刮片子”;在正乙祠,网络达人们欣赏了观其复版昆曲经典剧目《玉簪记》……会馆中,人们寻觅经典的京剧妆容之美,领略戏曲魅力。

其次,随着演绎新空间的持续拓展,到会馆看戏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手艺人的吆喝中藏着联络员的接头暗号,演员之间的激烈对峙在观众咫尺距离发生……今年2月21日,沉浸式原创话剧《北平1948》在北京报国寺上演。这部以1948年发生的文化国宝保卫战为故事蓝本的原创剧目,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巧的舞台设计与充满悬念的情节设置,感染着现场观众。剧中,报国寺的三大殿被充分利用了起来,随着剧情发展,观众跟随演员在一重又一重的院落里流转、体验、观演,用移动式的演出,让观众沉浸式参与其间。

据了解,《北平1948》为报国寺量身打造,融合戏剧表演、舞美声效、多媒体动画、装置艺术、即兴互动等多种元素,赋予了这段戏剧故事全新的历史生命力,形成了以报国寺为场域的整体性氛围,以及观众与演员之间亲密的观剧关系。该剧的导演与编剧,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炳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部带有谍战色彩的原创话剧,融入了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等年轻化流行审美元素,沉浸式观演形式给予了观众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打破了舞台与人之间的“隔墙”,希望给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宋丽博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十分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北京的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演出空间也愈加多样化。尤其是借助“会馆有戏”品牌,东西城的很多老会馆都被利用了起来,周围的老百姓走到胡同口就能看戏,格外接地气儿。在她看来,“会馆有戏”不仅拓展了演出空间,给演出团体提供了场地和机会,更是给整个文艺演出市场带来了新风、活水。

从“会馆有戏”到“文化+”

会馆承载内涵不断拓展

从承载百年历史的质朴文物到活化利用典范,从昔日游子聚会场所到当下各地优秀文化的展示平台,如今,会馆的价值链再次得到延展,让“会馆有戏”更可持续。例如,在东城区,通过打造文化+数字、文化+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旅游等新型文化业态集聚的“文巷”,会馆这一空间所承载的内涵更加深刻而多样,助力实现其长久稳定发展。

在东城区,现存有37处会馆,在北京会馆的发展变迁进程中有独特地位。2022年7月,东城区率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这是全市首个聚焦会馆片区建设的创新政策。《措施》提出,要发挥会馆旧址地域连接、文化联接、价值链接功能,将其建成历史文化精华展示馆、多元文化交融共生馆、创意文化集聚示范馆、文化消费潮流引领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馆,18条落地举措系统勾勒出会馆活力绽放的美好未来。《措施》致力于发挥会馆旧址文化交往、经济互动的重要价值,利用会馆的文化黏性,鼓励相关省区市深度联动会馆开发与利用,引入优质文化项目、资源、产品,逐渐将会馆打造成文化交流的“会客厅”。

2022年9月,东城区首批焕发会馆活力合作征集项目在台湾会馆正式发布,广东平镇会馆、安徽太平县会馆等10个会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会馆运营主体、创新合作项目。一方面,广泛征集具有文物活化利用能力的会馆运营主体,包括且不限于各省市文化、商业机构、社会组织,商会、地方知名企业等,形成多元文化资源导入、优质文化人才集聚、创意文化活力迸发的运营新机制。另一方面,广泛征集具有文化创造力、文化潮流引领力的创新合作项目,创新构建创新合作资源库,深度推动戏剧、演出、艺术、商业及国际文化交流合作。近期,东城区将与相关地市进行签约,推动7家会馆焕发文化活力合作项目落地。

东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区将在会馆保护利用的红线和底线基础上,让社会力量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通过搭建统一、便捷、高效的平台,整合科技、人才、资本优势,打通资源、创意、市场全链条,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入,推进会馆活化利用的协同创新、成果转移和社会共享,努力打通文化链与价值链,使文化既开花又结果,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体验,促进高质量的文化消费,推动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升级,建设吸引市民打卡的文化新场景。

如今,北京的会馆已然成为一枚全新的文化符号,不仅“颜值”更高,创新创造活力愈强,正熠熠生辉。

【对话】

颜料会馆打造沉浸式曲艺综合舞台

对话人:颜料会馆运营负责人 马立克

北青报:在“会馆有戏”的开展过程中,颜料会馆的演出内容有何特色?

马立克:颜料会馆“会馆有戏”系列演出由东城区委宣传部、天街集团联合北京演艺集团共同打造,节目内容由北京演艺集团提供,其他的演出保障,包括声光电、后勤、安保等工作则由天街集团承担。颜料会馆的演出节目十分丰富,主打“沉浸式曲艺”的综合舞台,有京剧团、曲剧团、河北梆子剧团、评剧团、歌舞团、杂技团、北京儿艺等多个院团在这里常驻,每周末轮番为人们提供精彩演出。去年,作为京城学历最高的相声团体,“大逗相声”与颜料会馆成功牵手,每周六晚七点半在此开展专场演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走进颜料会馆。如今,颜料会馆已经成为一个包容性十足的综合性曲艺舞台,持续给周边的居民奉上高品质的文化大餐。

北青报:目前,颜料会馆正在开展哪些常态化演出?

马立克:自从打响“会馆有戏”品牌,2021年10月以来,颜料会馆已开展惠民性、商业性等各类演出100余场,其中“会馆有戏”惠民演出已有60余场。自2023年3月10日起,“会馆有戏”常态化演出正式恢复,每周都会推出不同的节目,上座率基本在95%以上。惠民演出票价相对优惠,商业性演出如“大逗相声”专场等也已经排到了8月。通过开展“会馆有戏”,打造历史文化展示的特色名片,首都大戏好戏的品鉴入口,名家名角名段的展示舞台,让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底色更暖、成色更足。借此,我们也向广大市民诚挚发出邀请,伴着美好春光,穿行在三里河河畔,漫步在青云胡同,来到拥有400余年文化积淀的颜料会馆,听曲、看戏、品下午茶,感受不一样的京味文化。演出内容会在“颜料会馆”公众号和“戏剧东城”上进行发布。

北青报:近期,颜料会馆还将推出哪些新的剧目?

马立克:今年3月初,《城南旧事之评书传奇》完成试演,这是由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与北京演艺集团联合打造的沉浸式话剧,也是颜料会馆的定制剧目、北京市“会馆有戏”首部驻场剧目。这部新作通过讲述民国时期一把折扇宝物的争夺故事,展现了旧日传统曲艺人的民族气节和北京南城市民生活的百态。台词曲调京韵十足、京味浓郁,可以让观众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主创团队正在围绕拓展受众群体、精心打磨剧本细节,希望能融入更多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完善舞美灯光、增加即兴互动,并配套推出话剧周边文创产品,未来上线后将及时告知广大观众。

北青报:如何让“会馆有戏”这一品牌在颜料会馆实现长久发展?

马立克:要实现长远发展,我们也在思考,如何逐步将惠民演出转向商业化,探索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在丰富“会馆有戏”内涵的同时,让整个会馆“活”得更加长久、更加有声有色。目前,整个颜料会馆分为三个空间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分别是戏楼、餐饮和书店,不断增强会馆文化黏性与感知度。除了戏楼外,我们引进了特色餐饮——新京菜悦合颜,打造会馆下午茶,如今已经成为“网红店”。新引进的书店——罗岚书店,当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其定位为女性书店,主营心理学、哲学、文学和艺术四个品类,独创并定期开展“音乐和文学情绪”系列沙龙。今年大年初三,还在颜料会馆特别推出了新年音乐会,邀请到国家级艺术家倾情演出,中西方经典曲目响彻古老会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暖意“龙”浓 东城区2024“故宫以东·文化龙票”高光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京徽艺术穿越百年会馆 三大活动再现“徽班还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30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 北京打造“会馆有戏” 让沉睡文物焕新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3
览壮美中轴 品古都风韵 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走进北京东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2023北京文化论坛|论坛嘉宾走进北京东城:览阅壮美中轴,品味古都风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4
北京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推动文物旧址活化利用, 会馆“有戏”,古韵新声
人民日报 2023-06-21
东城区授牌首批演艺新空间,大麦新空间、笑果工厂等5处空间获殊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0
三百年历史老戏楼今成网红打卡地 正乙祠戏楼让“会馆有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