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控青年科技人才群体故事 | “嫦娥”采“土”记
我们的太空微信公众号 2023-03-25 07:30

1978年,美国曾赠予中国1克重的月球岩石标本,欧阳自远曾回忆:“美国人在上面做了一个放大镜,用放大镜看像大拇指一样大,但实际只有黄豆一般大小。”也是从那时起,欧阳自远的梦想就是——能有一块中国自己采回来的月壤。

42年后,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安全着陆,带回来了1731克月球“土特产”。我国的科学家利用自家的取回的月壤进行研究并发现了新物质,将其命名为了“嫦娥石”,中国成为了全球第3个在月球上发现矿物质的国家。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还在不断带给我们惊喜。昨天,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嫦娥五号月壤揭示了一种特殊堆晶或促成月球年轻火山活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操控月球挖土机背后的“司机团队”,重温“嫦娥”采“土”记。

除了寂静,还是寂静。

38万千米外的月球,风暴洋东北部,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静静伫立,等候月面起飞时刻的到来。

2020年12月3日23时许,月球坑洼不平的灰色表面上,点缀着几朵绽放的深色“花朵”。那是嫦娥五号完成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后,留下的新鲜印记。

摘回一片“明月”,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随着48小时前嫦娥五号探测器翩然落月,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嫦娥”心中月,人人心中明。

此刻,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着陆器正在刷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工作时间的最长纪录;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也已在太空飞行超过3亿千米……

这些太空中的中国探测器,犹如飞向浩瀚宇宙的风筝,不论飞得多远,丝线牢牢牵在一群中国飞控人手中。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为繁重和紧凑的一次飞控任务。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灯火通明。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一双双眼睛紧盯屏幕,耳边传来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任务北京总调度自信的口令声响彻大厅:“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面!”

嫦娥五号稳稳软着陆!大屏幕上演示画面中,组合体用长长的金属“触角”插入月壤。

漫漫探月路,步步是关键。嫦娥五号着陆器配备的相机,记录下这历史性一刻:如同悬在月表的一个惊叹号,细长的钻头一点点钻入月壤。

钻取采样封装完成后,中心遥操作团队开始发送指令,操纵38万千米外的嫦娥五号进行表取采样——

由数十个关节组成的机械臂,缓缓伸出3.7米长的“手”,探向月表,挖起属于中国人的第一铲月壤。

飞控大厅屏幕上不断变化跳动的参数,牵动着航天人和科学家的心。

12月2日夜,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北京航天城,也洒在6岁女孩伊伊的身上。抬头仰望一轮圆月,小女孩知道,此刻爸爸正和同事们一起“遥控”嫦娥五号,在月亮上“挖土”。

对中心嫦娥五号遥操作副主任设计师荣志飞来说,这一铲“土”同样陌生而新奇,令人期待。此前,他只在照片中见过珍藏在北京天文馆的0.5克珍贵月壤。

对于中国行星科学家而言,做梦都想着这一天:从月球带回真正属于自己的月球样品。

“十年妆成始出阁,驾金车,过天河,寂寥蟾宫,新影更婀娜。玉镜为台舒秀臂,撷仙土,回故国。” 嫦娥五号完成月面自动采样之际,一阕航天人所作《江城子》刷屏网络。

这一铲“土”,不仅是一抔月壤,更是将人类对月球、地球乃至对整个宇宙特征起源和演化认知的进一步深入,也体现了太空资源和平开发利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力量和大国担当。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月球采的“土”究竟长啥样?带回来需要注意什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6
香港大学团队获嫦娥五号月壤样本,为首支研究月壤的香港团队
大湾区之声 2023-08-07
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今天收到一份来自月亮的礼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24
北京三甲医院如何轻松挂号?这些最新途径要收藏!
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 2023-04-01
北京个人存量住房交易“带押过户”谁能办,怎么办?一图读懂
北京银保监局 2023-03-31
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和完善普惠保障机制
央视网 2023-03-25
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技术设计竞赛 促进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3-03-21
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游船开启今春首航!乘船攻略,一文收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