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昨天(3月17日)启动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涉及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5省31市。
“有口皆查”
下足“笨功夫”
据悉,此次排查工作将全面深入排查梳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的“风险点”,做到“应查尽查”“有口皆查”,实现入河排污口“一本账”“一张图”。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排查,生态环境部从全国调派了近300名相关人员,组成了97个工作组分赴各地开展现场排查。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副局长史庆敏:我们是要求在排查的过程当中,把一切所有的正在排或者是有迹象或者是有可能像河流、湖库、湿地以及溪沟、坑塘等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口子,全部纳入排查的范围,并且登记建立清单。
在黄河入陕第一湾——陕西榆林府谷县,排查人员利用无人机初步锁定入河排放口大概位置后,沿黄河干流徒步排查。到达现场后,排查人员发现,因为冬季干旱,排放口附近已干涸,有水流痕迹,排查人员决定溯源而上,寻找源头。
现场排查人员王亮:我们一一现场去核实,核实它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更详细的一个确定需要当地部门进一步溯源排查,然后根据排污口类型建立“一口一策”的制定整治方案。
在排放口上游的涵洞内,排查人员发现了处于无水状态的雨水管网,按照工作流程,排查人员现场拍照后,进行了信息录入登记。
除了黄河干流,以干流两侧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各延伸1公里也在本次排查重点范围内。
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助力
让排查更精准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做足徒步排查这种“笨功夫”,也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让排查更加精准。
在排场现场记者看到,无人机、探地雷达、全地形机器人、荧光溯源仪等高科技设备一齐上阵,让一些隐藏在水下、桥下、涵洞内的排污口无所遁形。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副局长史庆敏:这一次排查在之前我们采用无人机对岸线巡查和精准定位,以及采样和水下航行器声呐360度扫描定位的基础上,又启用了新的全地形的技术探测和水质荧光溯源的技术,那么更进一步提高了排查的精度和效率。
现场排查摸清底数
溯源和整治是关键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排查只是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第一步,排污口底数摸清楚后,将移交给各地方,地方政府是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开展排污口监测、溯源和整治工作。
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流域中上游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排查,生态环境部基本摸清了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排污口的底数,共发现各类入河排污口是17399个。一大批环保痼疾被整改。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副局长史庆敏:各地通过控源、截污、清理合并、收集转运等等方式,共完成了1500余个排污问题的整治。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目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在黄河干流首次实现全域达到了二类水的水质标准。
生态环境部今年计划完成黄河干流中下游以及部分支流河段的排查,完成80%的溯源和30%的整治任务。
文/记者 盛云 何莉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