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是我的执念,但是成了消防员后,我也没丢了自己学的专业。”一边救火一边搞发明创造的北京市东城区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李浩然,常常被人叫做消防站里的“爱迪生”。
在基层工作的8年里,李浩然先后参与一线灭火救援800余起。为提升胡同火灾作战效能,他创新发明城市多功能巷道电动消防车;为了让消防员的灭火战斗更安全,他研发了消防单兵AR战术导航头盔;为智能化防控电动自行车火灾,他发明电池安全监测系统和新型灌溉式灭火充电柜。李浩然说,他希望能用科技手段提升灭火救援能力,也用科技来守护消防员安全。
弃笔从戎 放弃读研进部队当消防员
90后山东小伙李浩然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我爸是当兵的,也是我的榜样,从小,我就梦想着能和我爸一样,穿上那身军装。”李浩然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为了成为军人,高考那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军校,可惜落了榜。次年,复读一年的李浩然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学习物理专业。
没能上军校成了扎在李浩然心里的一根刺,时不时会隐隐作痛,“上大学时候我都没什么精神,总觉得没当兵,太遗憾了。”临近大学毕业,对未来依旧有些迷茫的李浩然选择了考研,就在他为考研努力的时候,一个可以让他弥补遗憾的消息传到了李浩然家。
“当时有个政策,就是北京消防面向应届毕业生招录指挥员。我爸知道,我一直都放不下没能去当兵这件事,就把这个政策和我说了。”当时的李浩然觉得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整个世界都亮了。
“我现在想想都不知道那段时间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李浩然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有了能穿上军装的希望后,他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准备消防员招录考试。白天时李浩然学研究生考试的内容,晚上则学消防员就职考核的内容,午休时段李浩然还要去健身房锻炼体能,以保证消防员考核体测达标。
2013年,李浩然率先通过消防员考核,顺利成为北京消防的一员。李浩然说,他考入消防前其实已经拿到了山东大学研究生假期预科班的录取通知,并通过了考研分数线,但他还是选择继续参加北京消防的招录。“我对军装有执念,就算先通过的是研究生考试,后通过了消防员考试,我也会选择放弃读研究生。”
玩命训练 从救人中找到当消防员的意义
成功圆梦的李浩然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我从来都没觉得当兵累,当兵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2013年10月,正在天津参加消防指挥员培训,还沉浸在圆梦喜悦中的李浩然哭了,那天,北京石景山发生了一场火灾,两名消防员在救援时牺牲。“那是我第一次思考,如何才能成功救人,又避免牺牲。”李浩然说。
2014年,完成培训的李浩然正式下队。两年后,李浩然到地坛消防中队担任队长,后任指导员。
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李浩然和队员们玩了命地训练,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他。“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真的陷入了迷茫。”李浩然说,他们训练是为了救人、救活人,但那段时间,这件事成了奢望,“很无力,甚至觉得自己这个消防员当得没意义。”
2017年年底的一天,一种不安感席卷着李浩然,李浩然说,“我也不知道为啥,但就觉得那天可能有火警,于是早早就和队员做了准备。”晚上,警铃响起,119指挥中心通知地坛中队,辖区内一居民楼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
李浩然和队员们到的时候,火势已经蔓延。“门破开之后,屋里的火扑面而来,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人可能又救不回来了。”虽然做了最坏的准备,但李浩然依旧没放弃希望,迎着火进了屋。“屋里全是浓烟,什么都看不见,只能跪着往里面爬,边爬边用手摸。”李浩然回忆,当他摸到屋门口的洗衣机旁时,寒毛竖了起来,“是人,但当时已经躺在那里不能动了。”
“我把人交给队员时,队员和我说,‘没气了’”,看着躺在一边双唇紧闭、脸色煞白、头发烧焦的老人,李浩然几近崩溃,“我给指挥部打电话报告,说人可能没救回来时真的太绝望了。”李浩然挂上电话的一刻,在老人身边查看情况的战斗班班长突然兴奋地冲李浩然喊,“人活了!”就这一句话,堵在李浩然心口的那股郁气散了个光,“这件事就是我迷茫中的一束光,突然觉得,我这消防员当得有意义。”李浩然说。
出警时被骑三轮车老头刺激立志研究新装备
“我们有一次出警,起火的房屋在胡同里,消防车进不去,只能靠人往里铺水带。我们在那拎着水带跑,挺努力,结果旁边三老头儿骑着辆三轮车,‘嗖’就超过了我们。就那个场景,真想喊仨老头载我们一段。”在救援中,李浩然发现了老旧小区胡同窄小复杂,出现火情时,铺设水带过程麻烦、速度慢的问题。于是,李浩然动了装备升级的心思。
三个老头骑的三轮车给了李浩然灵感,为了速度快,李浩然动起了三轮车的心思。测量胡同宽度,测试三轮车的稳定性、可行性,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送快递的小车上。车定下来了,第二步就是要解决水带怎么放的问题,经过研究,最终采用了折盘放置的方式。当水带放出时,随着重力的作用,水带可以顺利的铺设。水带铺设解决了,怎么收又成了问题,李浩然询问了队里其他消防员,大家都表示收水袋比较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浩然联系了相关机械制作公司和专家,公司给出了可行的方案,但报价高达10万元,高昂的价格让李浩然只能选择放弃。
就在研发陷入困境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浩然看到了队里食堂的压面条机,“我觉得这个和收水带的装置原理很像”,当下决定“拆”!在拆了一台压面条机后,李浩然发现,果然,原理是差不多的,压面条机是将面团压扁折叠,收水带是将水带里的水挤出去折叠,就这样700块钱的压面机成了“平替”,第一代“城市多功能巷道电动消防车”诞生了。电动消防车可以在消防车进不去的地方快速铺设水带,争取扑火救援时间。同时,这一发明也荣获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2020年创新成果三等奖。
研发AR头盔让消防员的灭火战斗更安全
“训练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在训练场上受伤也不怕,就怕救火时出现牺牲。”当初在新训时起,李浩然的反思就没停过,平时队里经常训练,不断提升消防员的救援能力,但是却没有提升救援设备。
一次陪队里战士就医的经历,让李浩然看到了AR技术在医疗技术上的大作用,他开始琢磨是否能把这项技术应用到消防设备上。经过不断研究,“消防单兵AR可视化战术导航头盔”逐渐成形。通过AR技术,“消防员在火情现场能看到什么,后方的指挥员也能看到同样的画面,就能给现场消防员更好的指挥。”
AR技术与消防设备的结合,使消防员抢救火情时不再孤军奋战,提升灭火救援能力的同时也更好地保证了消防员自身的安全。这一发明也荣获2021年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基层科技火焰蓝”评选大赛优秀成果奖。
头盔的研发创新并没有结束,李浩然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就是给头盔加上导航。“我们只有二三十多人,但是要保证几万人的安全。”消防员应该专攻更为专项的东西,而对于如何到达具体的火情发生地等火场以外的东西应该用更多智能设备去解决。对于接下来的目标,李浩然说要不断完善相关数据,如消防栓位置、烟感位置等,使AR头盔在火情现场提供出救援最优路线。
结合所学专业发明电池安全监测系统和新型灌溉式灭火充电柜
发明了“城市多功能巷道电动消防车”和“消防单兵AR可视化战术导航头盔”后,李浩然将目光对准了电动车的电池。“这几年电动车电池火灾频发,虽然我们一直在宣传不让在家充电,也和社区街道一起设置了专门的电动车充电、停放区域,但电动车火灾还是高居不下。”
学物理出身的李浩然研究起电动车电池可谓得心应手,“我当年进研究生预科班选专业方向时选的就是材料方向,研究电动车电池刚刚好。”李浩然告诉北青报记者,研究初期,他没事就抱着废旧电池找快递小哥、生产厂家、高校专家,最终,研发出了电动车电池安全监管系统。监管系统可以通过读取电流、电压、温度以及定位数据,达到精准监测预测电池火灾的目标,有效遏制火灾发生。
同时,为了能降低电池火灾的影响,李浩然还“顺手”发明了新型灌溉式灭火柜/箱,进一步提升充电过程的安全性。李浩然说,经过多次的实验观察,电池在发生火灾时,外壳不会完全爆裂,而是从撕裂口不断喷射火焰,这时无论使用何种药剂,传统的喷射、覆盖,在还没有接触到电芯时,就已经被气压冲开,并且,伴随着能量的持续释放,会使得密闭空间的温度快速上升,引发周边可燃物的迅速燃烧,即便被扑灭,锂在无氧状态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继续析出氢气、甲烷等可燃爆炸气体,引发二次复燃甚至爆炸。
创新研发新型灌溉式灭火多格充电柜和单体充电箱的原理是将灭火药剂完全包裹住电池外露面,在电池外部迅速形成新的电解溶液,引导电池能量外泄,从而实现快速控火、灭火目标。电池起火后,新型灌溉式灭火柜/箱自动报警的同时,立即对起火电池进行喷淋,让盐水快速淹没电池,从而实现了高效灭火的目的。
目前,新型灌溉式灭火柜已在多家快递、外卖公司进行实践,应用超2000辆运营车辆,经实际校验,充电效率提高了24倍,电池减重78%,电池资产配置减少50%,并有效预测和控制了2次电池火灾。
入职消防8年,李浩然因为在消防站里搞发明,常常被称为消防“爱迪生”,李浩然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之所以如此沉迷消防救援设备的发明创造,是希望能用更多科技手段提升灭火救援能力,也用科技来守护消防员安全。
实习生 师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王朝
校对/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