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各地文旅行业受到冲击。后疫情时代,各级政府都出台多项政策和激励措施,帮助纾困和恢复旅游业发展。近年来乡村民宿兴起,深刻地改变着游客的出游方式,让城市游客从单一的乡村观光客,转变为乡村民俗度假和乡村农事体验,彰显了乡村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正成为各地旅游消费热点,成为行业新风口。
今年两会,民革中央提出《关于加快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提案指出,现阶段乡村民宿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民宿旅游仍存在短板和问题,如主管部门缺位、单体发展突出,民宿产业链和集群难以形成、乡土元素消失、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困难,软件服务有待加强、营销平台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乡村民宿转型升级的建议。民革中央“三农”委委员、云南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赖庆奎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这一提案为乡村民宿引领文旅产业提升和转型提供思路。
“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旅游观念,如今,很多人喜欢走入乡村,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模式成为新的主流。在乡村旅游和民宿快速发展的当下,要尽快补上发展‘短板’。” 赖庆奎表示,“不能用城市规划理念来规划乡村,这样会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一定要从规划上进行差异化思考。同时,要让当地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全过程,不要当只是服务于开发公司的‘打工人’。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需要尽快明确监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乡村民宿备案管理办法,成立乡村民宿协会和联盟,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
提案建议,明确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规范,引导民宿高质量发展。建议由文旅部作为乡村民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民宿的规划、布局、统筹和协调,出台和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牵头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乡村民宿管理和监督。明确和规范审批手续,探索“多规合一”和“一站式”办理模式,出台乡村民宿标准规范和激励政策,引导多渠道投资,培育地方特色产业。
在突出民宿乡土特色方面,提案建议,乡村民宿的核心是原生态村庄和传统的乡村文化,建设中应保留原村寨风貌和格局,尊重当地乡村习俗,避免大拆大建。建议由文旅部门牵头,调查和挖掘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全面规划和布局乡村民宿发展模式,引导原村庄居民积极参与,延续乡村特色生产生活方式和乡土文化。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凸显乡村民宿特色,同时推进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
与此同时,提案建议,放宽民宿公共服务建设用地审批,批准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民宿公共服务设施。由地方政府整合资金、加强金融支持,改善和提升民宿周边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此外,提案建议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将乡村民宿经营人才培养纳入技能提升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和乡村致富能手积极参与乡村民宿管理和运营。谈及乡村民宿升级带动大学生返乡创业,赖庆奎指出,“民宿管家作为新职业目录之一已列入国家人社部2022年名录中,意味着民宿经营管理与服务人才职业化的开始,意味着民宿专业人才短缺的行业瓶颈和企业痛点将得到制度性的破解。建议将乡村民宿人才培养纳入乡村振兴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中,应在相关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开设乡村民宿专业课程,培养新型经营人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