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3年“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财政系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要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把牢预算支出关口,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并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过紧日子的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到每年的财政收支安排,无不体现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财政工作指导方针,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已成为常态。政府过紧日子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需要中央部门及各地继续加强自我约束、自化管理,也需加大财政监管检查力度,扎紧压实厉行节约制度“篱笆”。
现实中,政府过紧日子,诸如预算管理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厉行节约还有多少潜力可深挖等问题,需要深入调研,并将工作做细做实。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情况,预示着进一步加大评估频度和力度,更加及时地发现财政支出可能存在的过于粗疏的问题,抓早抓小,挤干“水分”,拧紧财政资金支出“总阀门”,推动财政支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3月,财政部发布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有效要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在开展“按季评估”的同时,还需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发挥导向效应,激发中央各部门厉行节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各地政府应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过紧日子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过紧日子评估体系建设,推行“按季评估”等硬核举措,找准、找全存在的问题,动真碰硬、奖优罚劣、奖罚分明,进一步增强本地各部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内生动力,促使部门打好“铁算盘”,把节约精神贯穿在一点一滴的“抠门”之中,落实到日常支出的每一个细节里,腾出更多财政资源,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百姓过好日子。
过紧日子不仅是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更重要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向改革要动力,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方面,一些地方已作出了有益探索。比如,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北京形成了以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以事前绩效评估为引领,以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为基石的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北京模式”,带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持续上台阶。
据报道,北京市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连续4年在国务院对地方政府“真抓实干”考核中获得通报表扬,北京市连续9年被财政部评为预算绩效管理优秀省市。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五年来,北京等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深化预算评审,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北京等地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在更大范围借鉴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过紧日子不仅需要改善优化花钱方式,也需要改进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以开展“按季评估”为新抓手,主动靠前监督、跟进监督,拧紧部门主体责任和财政监管发条,不仅要促使各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还要以优良作风带动更多人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新风尚,推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