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评——新学期:让“回归”成为“提升”新契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0 07:2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学期,当校园回归日常,我们也迎来教育提质增效的新契机。让“回归”成为“提升”新契机,就要写好“双减”后半篇文章,提升育人本领,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数字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治理,引领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变革的重大举措;解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从这个春天出发,让我们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开学季陆续拉开帷幕。2月9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明确,各地开学准备基本到位,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开学后,教育部门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分类指导各类教育机构平稳实现学校疫情防控转段过渡,有效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年抗疫,大家最盼望的就是走出疫情的阴霾,让孩子早日回归校园。课堂上的书声琅琅、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是校园最靓丽的风景。如今,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天。新学期,当校园回归日常,校园生活秩序得以恢复,我们更有理由把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迈得更快,让“回归”真正成为“提升”的新契机。

让“回归”成为“提升”新契机,就要写好“双减”后半篇文章。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基础教育工作的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学生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双减”使得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能够各司其职,并不断凝聚和形成教育共识,在育人合力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政策向纵深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能否得到真正提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学校教育教学能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努力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实现学生的学习随着身体一起回归校园,是写好“双减”后半篇文章的关键。

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双减”政策加深理解,提升育人本领,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统筹课内、课后整体育人布局,合理安排德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体育锻炼等内容,给学生留出更多时间;通过将课后服务重点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强不强”转化,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通过统筹规划,扩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有序推进直属学校、市级统筹优质学校建设,支持集团化办学等协作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让“回归”成为“提升”新契机,就要把数字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治理,引领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变革的重大举措。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已经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探索了以服务引领和支撑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能力提升的新路径。教育数字化的最新成果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今天,当“回归”成为现实,如何将教育数字化的丰富资源更加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进程中,已经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以数字化杠杆撬动教育的整体变革,营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探索智能化自适应教育路径,探索人工智能辅助的“课堂+线上+实践”混合教育模式,促进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管理。与此同时,提高教师多媒体互动教学能力,为教学改革升级,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让“回归”成为“提升”新契机,就要解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学校教育资源“一条腿长”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两条腿短”的问题。家长如何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引导子女体验社会,怎样将家庭教育指导有机融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怎样持续完善好“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课程,构建纵向中小幼衔接、横向家校社的育人体系,都需要我们做更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这个回归校园的春天出发,抓住教育提质增效的新契机,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海淀区各学校新学期探索教育课程新变化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2023-09-13
新学期:让“回归”成为“提升”新契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0
遏制校园欺凌需要多方共治
中国教师报 2023-01-05
海淀区花园路学区创建家校多维合作新模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1-16
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同育人
中国教育报 2022-10-30
让家庭教育回归与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教育报 2022-10-30
北京海淀中小学生新学期喜迎新变化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2022-09-16
新学期,这些“宝藏课程”让校园生活更多彩
光明日报 2022-09-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