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单元20部剧目 “北京故事”小剧场演出大情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4 19:08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2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近日正式开启为期一个半月的剧目展演活动。

1982年,当代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戏剧《绝对信号》诞生于北京人艺,这种新的话剧形式为拥有新思潮的年轻艺术家们开辟出全新的戏剧阵地。今年既是中国小剧场戏剧诞生40周年,也是“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品牌设立10周年。2012年,原市文化局设立“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累计推出180余部剧目、近400场演出,表演形式多样、艺术门类丰富、剧目题材多元,为广大青年戏剧工作者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

2022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以“奋进新时代·戏剧向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20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优秀小剧场戏剧作品,为首都观众带来40场精彩演出。同时,还将举办戏剧工作坊、云上展播等不同类型的10余场公益活动。通过平凡故事映射时代变迁,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拉近戏剧与观众的距离。

2022年“北京故事”20部剧目的线下展演,分为“经典传承”“北京特色”“新人新戏”三个单元,涵盖话剧、戏曲、音乐剧、舞蹈剧场、偶剧、新空间作品等多个艺术门类。既有关注现实和当下生活的原创现实题材作品,也有用新形式演绎的经典改编作品;既有刚上演便备受好评的新创剧目,也有久经市场考验的成熟剧目;既有多种形式融合和创新的小剧场戏曲,也有新鲜灵动的舞蹈剧场、人偶作品和备受观众喜欢的新空间沉浸式作品。

在“经典传承”单元,既有对中国传统剧目、经典文学作品的解构、重塑,也有对国外经典作品的本土化移植。其中,北京人艺致敬小剧场40周年新排话剧《长椅》是前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的名作,由冯远征担纲艺术指导、杨佳音担任导演,著名演员于震、辛月联合出演;北方昆曲剧院创作的昆曲《西厢记·红娘》,以经典名作掀起昆曲文艺复兴新美学;国话“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出炉的优秀作品《蓟州疑云》,以悬疑方式现代化转译古典文学;同为“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不在梅边在柳边》改编自《牡丹亭》,跨时空探讨女性自我追寻;山东省吕剧院的吕剧《归·源》改编自明话本小说《苏知县罗衫复合》,采用吕剧传统乐队编制,剥茧抽丝揭秘惊天命案;中国评剧院首部原创小剧场戏曲《染》,将美学、绘画艺术、戏曲艺术多元并置,将传统评剧音乐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凌空评剧团小剧场实验戏曲《月下斩貂》,以更为客观的人文视角诠释当代质感的诗意情怀。

“北京特色”单元集中了一批反映北京“一城三带”及“四个文化”特色的作品,以浓郁的京腔京韵彰显小剧场戏剧风采。黄盈编导的京味话剧作品《我这半辈子》,艺术再现老舍的前半生;北京市曲剧团《我这一辈子》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是白爱莲导演首部北京曲剧作品,也是是北京曲剧真正意义上的首个小剧场剧目;《豆汁儿》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制作,展现北京特色家庭关系和代际传承,被誉为“最有烟火气的话剧”;话剧《爱有来处》是北京萍踪云影打造的“民国戏剧三部曲”之一,以日常婚姻生活表达质朴生活哲理;归舟剧社带来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的话剧《孤独者》,展现一个彷徨者的人生困境;家庭轻喜剧《又见老爸》由北京佳诺文化出品制作、台湾心灵治愈系导演李宗熹执导,以柔软故事触动观众心房。

“新人新戏”单元聚焦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原创作品,为新人、新戏、新创作搭建舞台、提供平台,扶持、鼓励青年剧作者多出精品,以此助力青年戏剧工作者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话剧九人推出民国知识分子话剧《春逝》,以短小精悍形式描摹民国女性成长;改编自卡夫卡小说的独角戏《一只猿的报告》,用极简舞台呈现猿的三重困境;宁夏遥剧场带来的人偶互动剧《奶奶的诗》,通过童稚视角阐释祖孙亲情;一台好戏出品的《大象之歌》来自法国莫里哀奖最佳作品奖,在全球长演不衰,中文版同样引起广泛关注;舞蹈剧场《摔在地上的世界》采用戏剧、戏曲等元素以及英语、法语等多种语境之下,探讨生存与爱;开心麻花音乐live秀《燃烧》以沉浸式戏剧解锁娱乐新方式;中间剧场出品话剧《万能机器人》由杨婷执导,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描绘人类未来图景。

除剧目展演外,本届“北京故事”还囊括了戏剧工作坊及云上展播等公益活动,从知识普及、艺术欣赏、精品分享、技能传授等多方面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北京故事”品牌影响力。戏剧工作坊活动涵盖独角戏、影偶剧、舞蹈剧场等多个门类,面向不同受众群体,邀请观众体验不同的创作形态,通过参与舞台幕后创作,亲身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云上展播将集中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涌现出的优秀小剧场戏剧进行集中展演,体现近年来小剧场戏剧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广泛性,突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及文化特色。

未来,“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彰显艺术特色与传播主流价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展演平台、孵化基地、实践场所”的平台功能,探索建立小剧场剧目带动精品创作长效机制,提升小剧场戏剧的艺术水平,推动北京成为优秀小剧场戏剧创作高地与传播码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自由与开放:小剧场戏曲的大野心
张之薇 2023-12-16
“北京故事”再启幕 看小剧场如何传承、重构、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7
观演|2023“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5
“紫金杯”收官,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展国粹风华
扬子晚报 2023-04-13
舞台 | 以原创之力讲好中国故事——第八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2
上海淮剧团创新当代小剧场戏曲 两部人文新淮剧将登台繁星戏剧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4
《再见老张》的背后:小剧场走出“某某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7
扬剧、汉剧、燕歌戏首次参加 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季线上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