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宫灯第一村”进化史:90后“灯二代”返乡做直播,日销宫灯5000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1 11:42

过了十月,就开始期待春节了。提起春节,你会想到哪些词?张灯结彩、万家灯火、华灯初上……是不是会发觉这些都与一个词有关?红灯。

如果说年夜饭是中国人对于春节的味觉印象,那么红灯就是中国人对于春节的视觉印象。从腊月末到整个正月里,家家户户门前、窗前、阳台上的那对红灯笼,照亮的是无数思乡游子的回家路,寓意的则是从小家到大家未来一整年的红火生活。热闹、喜庆、温暖、顺遂。红灯于中国人的意义,从来不只局限在照明上,它就是节日、喜庆的象征。

谁来负责制造这份节日、喜庆的象征呢?已经拥有制造、销售宫灯200多年历史的“中国宫灯第一村”——河北省藁城梅花镇屯头村的宫灯匠人们会说:交给我们!

如今,搭乘着新电商的快车,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藁城宫灯“实力出圈”,实现产业振兴,一盏盏红灯笼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屯头村,大红宫灯随处可见,全村9成村民从事宫灯相关产业 沈晓凯 摄

“小”村子的大业绩  一年卖出1亿对宫灯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屯头村的春节,是从每年的“十一”后就开始的。如果驾车沿着迎宾大道从屯头村北口进入村子,远远就会看到立在村口的巨大宫灯雕塑。“宽12米,高9米!”村里的每个人都会这样骄傲地向来访者介绍。但比起村头的宫灯雕塑,这个村子每家每户院子里堆着的真实的、即将作为商品出售的红色宫灯,才是他们更骄傲的所在。

屯头村全村共有2072户村民,从事宫灯及相关产业的就有1800余户,约占全村总户数的90%。现在全村拥有在工商注册的电商卖家1000余家,覆盖包括拼多多在内的多个电商平台。近年来,屯头村的宫灯年产销量超过一亿对,年产值15亿元左右。这里每年售出的宫灯,占到了宫灯全国总产销量的80%。

比数字更加直观的依然是视觉体验。“门开处处见红妆”,这个时节的屯头村,路边停着一排排的挂斗大货车。工人们正忙着往车上装货。捆扎好、装好箱的宫灯从这里运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今年春节的生意开始得更早,下游批发商都提早准备了。”宫灯商家谷聪的工厂一派繁忙景象,身材瘦小的她一边帮着工人打包宫灯一边介绍。

进入宫灯销售旺季后,每天早上7点,十几个工人就陆续来到工厂,穿骨架、套灯罩、捋金条、晾晒、打包装箱……待完工的大红宫灯一个个圆滚滚的,工人们几乎“陷”在那片红色的灯海里,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红灯映得红扑扑、笑呵呵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另一种丰收。

▲进入销售旺季,每个宫灯厂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组装、晾晒宫灯 沈晓凯 摄

从传承到创新 旧时宫灯点亮寻常巷陌

屯头村是藁城宫灯的起源地。据传,明代,藁城屯头村李姓人家打造的红纱灯制作精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闻名遐迩。及至清雍正年间,藁城纱灯被选为皇家用灯,因而获名“藁城宫灯”。

数百年的历史在灯影中走过,曾经的宫灯,现在已是点亮寻常巷陌的温暖灯光。但藁城宫灯独特的制作工艺依然得以流传。2007年6月,藁城宫灯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5岁的藁城宫灯传承人、藁城宫灯协会会长白会平唠起宫灯,话匣子就打开了。

 “白家三代制作宫灯,我打16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着做灯了,每天就是选材、雕刻、打磨、画图……挖竹篾、洗竹竿、钻座眼儿。宫灯虽小,可制作工艺复杂,而且样样靠手工作业。初学时几天都做不出来一盏灯。”白会平说,“那时候做宫灯就像做木工活,非常辛苦。”但即便是辛苦,一辈辈人的传承,还是让这项手艺得以延续。

白会平给笔者举例典型的藁城宫灯——“六角宫灯”的制作工艺:“你看这灯,从头到尾没有一根钉子,全靠榫卯结构互为支撑拼接。”大靠架子小靠扇,钉灯(即组装)当然也关键,龙头龙尾要活现,镂空花牙牢固有神态,灯画雅气远近都能看得见。靠着吃苦精神和精湛技艺,白会平亲手制作的大红灯笼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挂上了天安门、国家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河北正定荣国府内装饰的数百盏六角宫灯也是白会平参与制作的。

▲55岁的白会平做了近40年宫灯,是名副其实的藁城宫灯传承人之一,由他制作的宫灯在多个大型庆典活动中展出 沈晓凯 摄

不过,如果仅仅是传承传统手艺,藁城宫灯也许只会驻留在博物馆里了。创新与发展,是让这小小的宫灯从文化遗产变为当地支柱产业的核心。做灯、卖灯,屯头村的宫灯匠人们不仅有手艺,更有商业头脑。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电动工具的逐渐普及,藁城宫灯逐步进入半机械化时代,产量随之上升。2000年后,注塑机开始广泛应用,过去纯手工雕作的宫灯,可以由注塑机一次成型,极大地提升了宫灯的生产效率。为了方便运输和保存,宫灯骨架的材料也进行了升级改良,从竹条变成了钢丝。现在,藁城宫灯的生产线基本实现了60%的机械化。裁钢丝、焊灯座、做灯面等工作都可以通过机器完成。虽然捋金条、贴图案还得靠手工,但村里几乎人人能做宫灯,五六个工人工作一天就能做好1000多盏宫灯。

不仅如此,现在屯头村的宫灯产业有了更精细的分工。村里路边随处可见宫灯罩、宫灯骨架、宫灯零件的专营厂家,还有专人专厂承揽组装和销售业务,小小的屯头村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宫灯第一村”的美誉,成为商场上过硬的实力。

▲屯头被誉为“中国宫灯第一村”,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宫灯产业链 沈晓凯 摄

借力新电商 “灯二代”开创藁城宫灯新辉煌

可在白会平的记忆中,曾经的藁城宫灯,难做,也难卖。“八十年代初那会儿,我都是骑着自行车拿到临县去卖的。”和白会平一样,谷聪的父辈们也经历过同样的、好灯难销的时期。

1990年出生的谷聪提起宫灯,满脸骄傲。从小就在灯厂里长大的她,宫灯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小时候的灯笼都是竹子制作的,每一道流程都需要自己完成,所以制作特别慢,村里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会帮大人忙活力所能及的活儿,灯做好了,就等着经销商来村里拉货,自己没法儿跑、也跑不出市场。”

2013年,谷聪大学毕业后回到屯头村,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从父辈手中接过了宫灯生意,开始研究电商。“老宫灯到了我们手里,得焕发点儿新青春不是么?”

年轻人、新思维、新渠道的加入,让藁城宫灯这项传统技艺开创了新的辉煌。“2016年,拼多多发展势头很猛,我就开了店,从研究平台规则一点点做起。”现在,谷聪不仅用心地经营着她的拼多多店铺,为自家宫灯开辟了很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销售市场,更善用电商的直播间,给广大消费者讲述藁城宫灯的起源、文化、制作工艺等。

“很多顾客觉得,不就是一对红灯笼而已么,过年拿出来挂一挂,但通过我的直播间,了解到藁城宫灯的更多故事和制作工艺后,大家不仅更珍惜买到手里的灯,也有很多顾客想要订制更精美的纯手工灯。好的文化,不怕没人喜欢!”现在,每到销售旺季,谷聪的拼多多店铺一天就可以创下销售超过5000对宫灯的好业绩。

今年以来,谷聪的店铺升级为宫灯旗舰店,这也进一步打响了藁城宫灯的品牌知名度。10月20日,双11大促正式开始,宫灯销售又迎来一波小爆发,藁城宫灯的订单量同比去年增幅超过50%。

▲传统的藁城宫灯在新电商助力下焕发新活力,热销到全国各地 沈晓凯 摄

就这样,谷聪以及很多和她一样,回归乡村开创宫灯事业的小伙伴们,以他们年轻的思维,在电商平台上成为了藁城的“新宫灯匠人”,并把藁城宫灯的销路延伸到了全国各地。

小小的宫灯为屯头村当地的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中国大地广阔的乡村中,像藁城宫灯这样的传统技艺、传统手工业,还有很多。“传统手工业一直都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但很多地区的手工产业常常因打不响品牌、拓不开销路,导致产业式微,甚至是手艺失传。”据拼多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重新激活并传承乡村的手工产业,带动村民创富增收,2022年7月底,拼多多正式启动“2022多多新匠造”行动,深入乡村产业带,推动各地乡村好物实力出圈。藁城宫灯就是“多多新匠造”活动的受益方之一。

未来,拼多多还将投入10亿元级别的专项流量资源和补贴资源,全面促进“匠心好物”出村进城;扶持优质的乡村产业品牌,推动传统手工业、第二产业进行品牌化升级;同时,成立专项培训团队,开发针对手工产品的电商培训课程,培育至少10万个新农商。

天上北斗星,人间藁城灯。新的一年就要到来,这个即将到来的兔年春节,藁城的红色宫灯,一定会照亮更多游子的回家路,也为家国带来更红火的未来。(金中心)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四川邱柴氏太婆迎来124岁生日 平时动作麻利手不抖 最爱粗茶淡饭拌猪油
成都商报 2025-01-02
视窗|藁城宫灯赶制忙
新华社 2024-12-16
北京推出“乡村非遗漫游地图”
文旅北京微信公众号 2024-12-06
北京传统庙会回归年味足 游园赏花春意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品美食 赏民俗 挂灯笼……速来感受新春烟火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04
三地资源串成线 六大活动闹新年
北京日报 2024-02-03
北京10大商圈活动创意足,文娱消费新体验
北京日报 2024-02-01
北京重点商圈促消费 喜庆祥和迎龙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