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个中秋佳节,《人民政协报·两岸经合周刊》刊发了题为《正本清源,“九二共识”不容歪曲》的文章。文章明确指出,“九二共识”只有“一中”没有“各表”。
不管台海局势如何变迁,“九二共识”始终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没有“九二共识”台湾将地动山摇。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人民政协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管主办,《两岸经合周刊》是《人民政协报》在2011年1月为适应两岸关系形势发展创立,旨在打造“两岸经济纽带 同胞文化媒介”,是两岸直航飞机读物。
歪曲、污名化“九二共识”
今年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
文中指出,对于“九二共识”的理解,长期以来台湾岛内把它理解为“一中各表”,即两岸都承认同属一个中国,但对于“中国”的理解,台湾方面解释为“中华民国”。
近几年来,更有国民党高层偷换概念,在提到“九二共识”时,将其进一步称为“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受国际干预势力的不断渗透、怂恿和影响,近年来,台湾岛内政情开始发生扭曲性变化,一些政治人物身上出现了一股歪曲、污名化“九二共识”的邪风。
民进党方面,该党不仅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存在,还刻意将“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画等号,企图模糊定义偷换概念,利用岛内民众因对“一国两制”的陌生而产生抗拒的心理,裹挟着他们在反对“一国两制”的同时,否定“九二共识”。
国民党方面,党内一些当权派和部分青年菁英,不知道总结、修正国民党自建党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党内派系之争和内斗陋习,却将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的败选原因,统统甩锅给该党过去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的“九二共识”和所谓“大陆单方面压缩了‘九二共识’内涵”,借此鼓吹抛弃“九二共识”。另外一部分国民党政客,更是呼应陈水扁和蔡英文的政见,妄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
只有“一中” 没有“各表”
事实是,“九二共识”只有“一中”没有“各表”。
1992年,经由两岸双方授权,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其核心要义就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台办原副主任,现任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是“九二共识”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孙亚夫表示,1992年两会共识虽然是以各自口头方式表述达成的,但其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各自表述是达成共识的方法,而不是共识内容本身;双方表述的内容是两段相互认可的文字,而不是不加约束的各说各话。
文章指出,民进党当局一直拒绝接受和承认“九二共识”,其目的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想搞“台独”。国民党方面,无论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还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的表述,都体现了国民党内一些人还在和大陆争夺谁代表中国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协的召开就已经得到了解决。
根据国际法和新政协会议精神,1949年10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就已宣告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而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在中国这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情况下的政权更替,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没有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不仅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而且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
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官方法律意见明确指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台湾当局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实践中,联合国对台湾使用的称谓是“台湾,中国的省(Taiwan,Province of China)”。
△中、英文版联合国2758号决议
没有“九二共识” 台湾将地动山摇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表示,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九二共识”写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也写进了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7月26日,“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8月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四次提到“九二共识”。刘相平解读称,这都是善意的持续展示,也是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遏止“台独”、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自信心的体现。
《正本清源,“九二共识”不容歪曲》一文还指出,没有“九二共识”台湾将地动山摇。承认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关系认定两岸是一个国家还是两个国家的根本问题。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的立场不可能有丝毫模糊和松动。
资料|人民政协报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