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制作的一张《世界补钙地图》,颜色越红的地区,缺钙越严重,可以看出来亚洲地区几乎就是缺钙洼地,而中国的那抹红尤其鲜亮!
图片来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官网2017年发布
我们每个人的骨钙从出生后开始累积,30岁之后开始下降,骨钙逐渐流失,骨头越来越松。
从上图可看出,国人的补钙意识其实并不强,不管之前你是否注意补钙,从此时此刻起,要重视了。
其实生活中还有些常见疾病容易造成缺钙和钙流失,今天就和各位盘点一下这些让国人缺钙雪上加霜的疾病!并告诉大家到底该如何正确补钙。
01
这些疾病尤其注意补钙
甲亢
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引起机体处在高代谢的状态,钙的转换也会增强,同时,甲状腺激素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甲亢患者容易合并缺钙。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生长激素的缺乏,还包括降钙素、雌激素、糖皮质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这些激素水平的异常都会影响肠道中钙的吸收。
有专家指出,在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钙磷代谢的平衡失调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滤过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
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出现钙吸收障碍和钙流失增加,导致骨质疏松和低钙血症等。
患者肾功能受损后,维生素D活化障碍,导致钙吸收障碍。同时受肠道吸收和肾脏排泄调节影响,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排尿量减少,血磷与血钙结合增加,形成磷酸钙沉积,导致血钙降低,从而形成低钙血症。
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与肠钙的吸收是密切相关的,一旦消化系统出现疾病比如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器质性疾病,将大大减少机体对钙的吸收。
因为通过饮食摄取的钙,首先进入胃内受胃酸的作用解离成离子钙,然后在小肠被吸收,胃酸分泌的浓度和数量是否合适,将对钙吸收产生直接影响。
风湿性疾病
临床统计显示,风湿骨病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引起骨密度的降低,同时该疾病常需要使用激素治疗,加重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研究发现在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骨折风险比较中发现,风湿骨病患者骨折风险增加50%~70%。
所以,患有以上疾病的人群,应该比常人更重视补钙这件事儿!
02
如何正确补钙
不同人群对钙的需求量
1、20~50岁人群建议每天钙摄入量为1000 mg;
2、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钙摄入量为每天1200~1500 mg;
3、对于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一般建议每日钙摄入量为1500 mg。
钙剂一般都需要与维生素D搭配使用,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维生素D很重要
维生素D是补钙的好搭档,它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合成钙结合蛋白,还可以调节钙磷比例,使钙磷的比例维持在2:1,这时候钙的吸收率最好。
老年人补钙的吸收率不好,很大程度是因为维生素D的缺乏。
高剂量维生素D联合低剂量钙剂可以显著降低钙剂导致的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对于身体虚弱和闭门不出的病人来说,建议维生素D每日摄入量为800 IU。
晒太阳
与每日直接口服补充维生素D相比,太阳刺激皮肤生成的内源性维生素D相对更重要。
有研究表明,在正常饮食的健康年轻男性中,仅仅5~6周的阳光照射不足,就会出现维生素D储备减少,导致肠道钙吸收不良,钙负平衡越来越严重。
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一定量的阳光照射,可使人体内维生素D原自行转换为活性的维生素D,以促进对钙的吸收。
多吃富含钙的食物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坚果类、虾皮等海产品类以及新鲜蔬菜等。
选择补钙食物时,要秉持科学观念。骨头汤并不补钙,坚果类虽然富含较多的钙,但多吃极易导致肥胖;虾皮含钙高的同时含盐也高。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科学搭配。
而且经食物进行补钙比保健品补钙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大家在生活中采用。
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平时应注意戒烟禁酒,少饮咖啡、碳酸类饮料。
钙在人体中需要维持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钙含量过高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现象。
当血清钙>2.75 mmol/L时便形成了高钙血症,会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易集中、失眠等表现,甚者还会出现精神障碍或昏迷。此外多余的钙人体不能吸收,都需要通过肾脏排出,反而增加了肾脏的负担。
运动很重要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便「牺牲」了运动的时间。其实,很多身体的毛病,通过运动是可以解决的。如果要补钙,多进行户外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被广泛地证明具有骨效应,即运动可维护和提高骨矿物质密度,可促进对钙的吸收。
每天运动或体力活动要适度,机体负荷过大反而会阻碍骨骼的生长。因此建议每周户外运动3~4次、每次40~50分钟,首选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游泳等。
如果日常你需要服用降压药、抗生素、治疗骨质疏松等药物,同时又需要补钙,最好咨询一下医生,因为钙补充剂有可能会影响某些药物的药效。
如果补钙过程中出现一些副作用,可以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或者换种钙补充剂,如还是不能缓解,建议咨询就医。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