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不公平格式条款现象仍屡见不鲜 涉及领域广且侵权手段隐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8 10:39

含优惠或折扣商品不能退货、口头协议代替正式合同或付款后才能看到格式合同内容……8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认知及线索征集调查报告》中显示,不公平格式条款现象在消费生活中仍然屡见不鲜,涉及领域广、侵权手段隐蔽、对消费者影响大。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后,超七成消费者仍会选择继续交易,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者过于强势,消费者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内容,否则无法继续交易。

本次线索征集时间为5月17日-6月5日。经整理,中消协共回收有效问卷462份,其中选择遇到过不公平格式条款的406人。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总体上对格式条款比较了解。87.88%的消费者遇到过不公平格式条款,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后,超七成消费者仍会选择继续交易,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者过于强势,消费者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内容,否则无法继续交易。多数消费者在遇到消费不公时,能够正确选择消费维权渠道。同时,近五分之一的参与调查者选择“默默忍受”,说明维权成本高、维权效果不理想等原因使得消费者维权信心不足。

《报告》指出,不公平格式条款现象在消费生活中仍然屡见不鲜,涉及领域广、侵权手段隐蔽、对消费者影响大。对于造成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原因《报告》分析指出,经营者过于强势,执法不完善、不到位,消费者太弱势,法律、法规标准不健全,社会诚信意识有待加强,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等六项原因是主因。

本次调查总计征集到线索367例,其中线上消费172例,占比47%,线下消费195例,占比53%。172例线上消费线索中,网络购物(含直播带货)、网络游戏、教育培训、通信服务(含话费、宽带等)占比相对较高;195例线下消费线索中,教育培训、房屋装修、医疗美容、商品房买卖、公共服务(水电气供暖等)、通信服务(含话费、宽带等)等领域消费者关注度较高。       

针对《报告》中暴露出的问题,中消协建议保障消费者在格式合同交易中的合法权益,应当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源头治理上,经营者要增强公平意识和责任意识,公平合理地制定格式合同,并尽到提示说明义务。消费者要提高合同意识和维权意识,全面了解所签订的格式合同;过程管控中,应继续大力推行格式合同范本,完善落实格式合同备案制度;严肃查处,完善事后救济环节,要充分利用好受理投诉举报和舆情监测等渠道,及时受理消费者相关投诉、举报,强化舆情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建立完善不公平格式条款的线索发现机制。针对有问题的合同格式条款,消费者协会和有关监管部门要综合运用建议、约谈、要求整改等形式,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到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江苏消保委约谈票务平台:六家平台提交整改方案 猫眼尚未实质性整改不公平格式条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0
提升不公平格式条款识别、查处能力 昌平区市场监管开展现场教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霸王条款”等不公平格式条款将迎来监管新规
新华社 2023-05-29
北京市消协开展互联网消费不公平格式条款调查问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8
浙江发布不公平格式条款十大案例,娱乐公司谢绝自带酒水被罚
澎湃新闻 2023-03-14
中消协:运用建议、约谈、公开曝光等手段深化不公平格式条款监督治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中消协:“连不上网”不等于速度为0,通信领域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2
中消协邀请中消协律师团律师点评汽车、车险领域不公平格式条款
中国证券报 2022-1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