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从0到5万亿总市值的变化背后,“硬科技”底色持续彰显。
科创板设立之初,即明确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与生物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与重点新兴产业;而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试验田”进行注册制改革试点并推进一系列相关制度出台和试点,也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有439家,总市值5.57万亿元,在业绩、融资、活跃度以及机构投资方面,表现亮眼。
科创板持续向好发展之际,市场也对“硬科技”企业给出了高估值。科创板平均市盈率达到46.31倍,远高于上证主板12.17倍与深证主板21.13倍的水平,也略高于创业板42.22倍的水平。
科创板上市公司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与其业绩表现以及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密不可分。Wind数据显示,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8632.61亿元,净利润99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77%和78.50%;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91.7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3%。2021年第一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达到213.87亿元。
当前,中报季正如火如荼。截至7月22日,已有39家公司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27家公司预喜,占比近7成,10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增幅超100%。
在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看来,在经济企稳的背景下,市场情绪仍有波动,从经济下行到企稳回升,科技创新成为政策扶持重点;国内流动性宽松也利好成长类反弹,向上的产业周期带动盈利增长是支撑股价稳步抬升的主要动力。
在科创板三周年之际,解禁洪峰与做市商制度的到来,成为投资者们的关切。眼光放向更远,完善支持“硬科技”制度安排以及试点注册制安排,已经成为监管层深耕科创板这块“试验田”的下一步。
表现亮眼
2022年上半年,在外部地缘政治冲突与国内疫情反复的夹击下,A股踩踏行情频现,主要股指重跌。4月11日,科创50指数自发布以来首次跌破1000点基数位;此后又跟随大盘于4月26日下探至853点。自此之后,科创50指数迎来强劲反弹。截至7月22日,科创报1084.97点,区间涨幅达到24.99%,明显跑赢大盘同期表现。
截至6月30日收盘,科创板总市值为5.65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4.74%,远高于上证主板同期0.97%的增幅;同期,深证主板与创业板市值增幅均录得负增长,分别为-3.18%和-6.27%。
整体来看,虽然大盘整体承压,但科创板表现仍相当亮眼。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科创板共完成53起IPO,较去年同期下降41.76%;合计融资1114.42亿元,同比增长53.4%,平均单只融资规模明显增大。
分行业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近半,达到26家;此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与相关服务业分别为10家、8家、5家、3家和1家。分地区看,粤苏京沪浙数量居前,上半年分别有11家、8家、7家、6家和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从融资金额看,上半年科创板公司IPO合计融资1114.42亿,其中18起IPO融资超过20亿元;晶科能源融资规模最大,达到100亿元,也是科创板开市以来第四大IPO。
上半年,科创板成交额合计为4.97万亿元,单只个股的平均成交额115.33亿元;同期深证主板、上证主板和创业板单只个股平均成交则分别为274.43亿元、270.64亿元和204.85亿元。
此外,上半年科创板每日平均换手率为3.81%,高于北交所、沪深主板同期2.27%和2.40%、3.04%的平均换手率,但低于创业板5.12%的平均换手率。
科创板上半年表现不俗,公募基金也逐渐提升其配置比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265只科创板股票被基金重仓,较去年同期177只的水平明显增加;重仓持股总市值1517.15亿元,较去年同期767.59亿元的水平几近翻番。其中,天合光能、容百科技、长光华芯、中复神鹰、晶科能源、晶晨股份、澜起科技、西部超导和天奈科技等9只科创板个股被超过百只基金重仓。
兴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仓位已升至5.4%,虽然仍处于低配状态,但相比一年前约2.5%的配置仓位已经有明显提升。整体来看,公募加仓科创板的方向明确,随着科创板业绩维持高增,科创行情逐步开启,机构投资者有望进一步加速增配科创板。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在报告中指出,限售股大量解禁有望提升机构投资者增配意愿,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当前公募基金与陆股通对科创板仍属低配,而流通股本偏低或是影响机构投资者增配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公募基金为例,一季度公募对科创板个股的重仓顺序与流通股本及流通市值大小基本呈正相关。未来随着更多筹码进入流通,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也将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
博时基金基金经理肖瑞瑾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向上趋势非常健康,体现为A股相关上涨和公司估值修复,以创业板、科创板为代表的一些中小市值的成长股方向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因此科创行业当下处在重要布局窗口期,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接近500家,其中重点行业都分布在半导体、芯片为主的新一代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光伏、新材料和医药生物这些行业,代表了中国科创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科创板当下估值水平非常低,在未来会迎来估值扩张机遇期。
解禁潮影响几何
开市三周年之际,首批上市的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将迎来首次“大非”股东解禁。“大非”股东,即自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不得转让首发股份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区别于“小非”股东,即自股票上市之日一年内不得转让首发股份的其他股东。
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板限售解禁总规模为10857亿元。其中,“大非”解禁规模约为4740亿元,占比为43.6%;其中7月解禁规模为2151亿元,系年内月度最高;“小非”解禁规模约为3827亿元,其中8月解禁规模最大,为653亿元。
分行业看,2022年科创板电子行业“大非”解禁规模为市场之最,三年“大非”解禁规模达1693亿元;计算机、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等行业分居第二到四位,解禁规模分别为915亿元、726亿元和659亿元。此外环保、汽车行业解禁规模虽然相对较低,但是占公司总市值比重也超过40%。
“小非”方面,解禁规模最大的为医药生物行业,为1052亿元;电子、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行业分居第二到四位,解禁规模分别为936亿元、889亿元和351亿元。此外家电、环保和化工行业解禁占比相对较高。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李春瑜认为,解禁潮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市场对于限售股抛盘压力的担忧。但是,解禁并不等同于抛售,而且科创板跟主板市场的投资者参与机构也有所区别。科创板主要以机构投资者参与为主,对于减持偏理性,尤其在科创板整体估值处于低位时期,抛售的动力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科创板公司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接近5万户,同比增长63%;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接近46%,全年交易额占比超四成。全部科创板公司流通股东均包含基金股东,合计63486家次基金持有科创板公司股票。从行业分布看,以集成电路、新能源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公司受到基金青睐,平均持仓占比超过20%。
事实上,除了相较于散户风格更为稳健和倾向长期持有的机构投资者,解禁“洪峰”来临之际,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与大股东等也明确承诺短期不减持或者有意延长解禁期。其中,中国通号、容百科技、心脉医疗、虹软科技、新光光电等5家公司股东延长股份锁定期;华兴源创、天宜上佳、嘉元科技、交控科技等4家公司股东则承诺在股份解禁后不减持。
关于对科创板“解禁潮”的担忧,兴业证券认为,短期看,科创板集中解禁前后市场易出现波动,主要会受股东减持与市场情绪两个潜在因素影响。参考过去两年经验,集中解禁对7月科创板股价走势节奏影响较为明显,但实际减持压力并不大,情绪因素是主导,会在解禁窗口期前后放大解禁和减持对股价造成的潜在影响,尤其是解禁落地后,若减持公告密集发布,将进一步加剧市场担忧情绪,或导致股价再次急跌。但随着利空情绪逐渐消化,股价往往又会迎来修复,总体呈现出急跌后快速反弹的特征。从个股层面看特征也基本一致,7月科创板解禁个股相较于非解禁个股受到的股价冲击更为明显,但反弹力度也更强。
从中长期看,随着限售股大量解禁,流通股数量的增加有望进一步提升科创板交易活跃度,增强机构投资者增配意愿。未来更多筹码进入流通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
做市商制度落地
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业务指南第8号—科创板股票做市》。通知称,《实施细则》中关于做市商提供双边回应报价的业务暂不实施。
通报显示,《实施细则》共有五章28条。关于做市服务申请与终止,实施细则称,鼓励具备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科创板股票保荐机构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以下统称保荐机构),在持续督导期间为其保荐的科创板股票提供做市服务。
《实施细则》要求,做市商应当使用自有资金开展做市交易业务。做市商通过专用账户持有的股份,参照自营持有股票,纳入证券公司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数量合并计算,适用权益变动披露及短线交易等相关规定。做市商通过专用账户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应不超过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
证券公司开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可使用自有股票、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借入的股票或其他有权处分的股票。做市商以约定申报方式,借入其参与科创板股票跟投的子公司配售获得的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的股票,应当做好利益冲突管理和风险隔离,不得实施利益输送或者谋取其他不当利益。
东方证券认为,做市细则丰富券商去方向化自营业务选择,促进科创板流动性提高。首先,科创板做市制度填补了A股无做市交易制度的空白,科创板做市细则的颁布使得做市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待其运行成熟之后有望向A股其他板块推广。权益市场做市有利于丰富券商去方向化自营业务的选择,有效降低自营投资表现波动性,提升券商整体业绩的稳定性与韧性。
对于券商而言,做市细则的严格评价标准有助于提升券商经营质量与规范性,同时有利于专业能力和资本能力较强的头部券商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马太效应显著。
再者,科创板做市商机制的推出是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的重要举措,做市商机制的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稳定市场需求,增强市场韧性,同时做市商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助于促进证券价格向实际价值靠拢,推进板块建设进一步完善。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7月22日出席科创板企业座谈会并表示,证监会将坚守科创板定位,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科创板科技引领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是完善支持“硬科技”制度安排,加快做市商制度落地,丰富科创板指数及产品体系,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推动科创板做优做强。二是完善试点注册制安排,加快监管转型,扎实做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各项准备。三是持续加强科创板监管,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依法严惩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