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监管严查资金运用关联交易,受到业内较高关注。有问题险企人士称,希望能让公司违规关联交易“现原形”。
实控人套取挪用保险资金,是如今保险业一些风险事件出现的重要动因。多位在问题险企就职过的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一些股东入股保险公司的目的就是看准了保险资金,而不是经营好保险公司。
事实上,仅从国内保险业看,靠投资一家保险公司来赚钱仍非常难。保险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精耕细作的领域,远非短期能实现高盈利的行业。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如期披露年报的154家产寿险公司中,有42家2021年净亏损,占比27%。同时,截至2021年末,90家险企存在历史累计亏损,占比接近六成。有财险和寿险公司经营了十几二十年,仍未进入盈利期。
有保险业界人士认为,若动机不纯的股东进入保险业,难挡其从保险公司提款的冲动,则势必会出现监管转向事前,在准入环节上要尤其严格。特别是,保险业作为涉及公众的一个行业,必须受到严格监管。
乱象:股东看上保险资金
今年监管部门严查保险资金投资方面的关联交易,并在近日出台新规,对险资关联交易予以全面强监管。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实控人或股东通过违规关联交易套取挪用保险资金,防范资金运用风险。
据券商中国记者从几家问题险企人士处了解,违规关联交易确实是会埋下风险隐患的行为,而其根本还是公司治理问题,险企大股东或实控人“提款”的动机是根源。
某出现风险的险企内部人士称,一些投向股东项目的交易,无论是从形式、流程上,还是从投资的合理性上,表面看一切都是合规的,但最后还是会出风险,资金被挪用。他认为,原因根本上在于股东动机问题。
他的理解是:股东企业那边出现流动性紧张,经营陷入困难,可能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了,银行贷款、信托融资、举债已经到了上限,这边的险企有低成本的保费源源不断地进来,怎么会不动心思?所以,从险企内部难以防住。特别是,险企管理层是股东聘用的,遇到这样的股东需求时,要么自己走人,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违规交易就这么成行了。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也有险企的股东家数很多,股权分散,但实际上存在实控人,受控人通过亲信等控制公司、从中谋私利,而非通过良好的企业经营创造价值来实现自身利益。
对于几个保险公司出现风险的原因,也有险企人士直言,成立保险公司的股东出资几十亿,看到了保险公司几百亿的资产,都会想拿过来为自己所用。
保险公司出现大股东提款、掏空保险公司风险,具体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共性都是激进公司看到保险牌照的“融资”功能,觊觎保险资金。因此有业界人士称,提高险企的准入门槛,辨识出资方是否是真正想做保险保障,从当前看很有必要。
险企赚钱不易:去年有三成亏损,六成历史累计亏损
事实上,随着近年保险业准入严格,不少公司也打了退堂鼓,这从上市公司退出设立险企公告的趋势即能看出。有保险业界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现在的“降温”期情况才是理性状态,保险行业本身就是需要深耕细作的风险管理行业,不应成为资本的“香饽饽”。
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保险业的出现已经有几百年时间,这是一个有较高专业度的行业,也需要稳健经营。我国保险业发展几十年,时间仍较短,从目前情况看,做好这项事业并不容易,要靠经营保险企业赚钱更是难事。
长期以来,保险业可能给外界造成一定认识误区——保险行业每年盈利上千亿,上市险企动辄盈利百亿、保费几千亿、资产万亿级……似乎保险公司盈利很多、赚钱很容易,但其实并不然。
我国保险市场是寡头市场,几家头部险企占据了较多市场份额,数量较高的中小险企的情况则是展业难度高、盈利能力弱。
以寿险来说,目前共计91家主体,按期披露2021年年报的76家寿险公司中,有20家在2021年为亏损,国内寿险公司一直常说的盈利规律是“七八年进入稳定盈利周期”,即公司成立最初的七到八年为亏损,后面稳步盈利且盈利越来越好。但现实是多家公司成立十年以上仍未等来盈利点,依旧在亏损。
在这76家寿险公司中,有42家截至2021年存在历史亏损未弥补。历史累计亏损最多的某寿险公司累计亏损已达90多亿;海航系旗下寿险公司累计亏损46亿;还有国企性质的一家健康险公司、一家寿险公司,累计亏损都超30亿。
累计亏损10亿以上的寿险公司,达到13家。这其中有2家2017年才成立的公司,一家总部在深圳,另一家在北京,成立仅5年就双双亏损了10亿以上。
从财险业情况看,尽管各年经营存在波动,但总体情况也与寿险大同小异。在如期披露2021年年报的78家财险公司中,22家公司2021年为亏损,48家公司存在历史未弥补亏损,一家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深圳的财险公司,仍在亏损。
以上数据还不包括未披露2021年年报的保险公司,未披露年报的公司中不少属于问题公司,情况也普遍不乐观。(刘敬元)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