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疫情下网约车的市场焦虑如何化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23 16:30

疫情中的网约车市场,因为人流受限而受到波及。据23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当前,面临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根据要求,自5月12日起,北京市各网约车平台,已对朝阳区南部(朝阳路以南地区,不含朝阳路)、房山区、顺义区(除首都机场外)、海淀区、丰台区(除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外)及中高风险地区划定电子围栏,不得向上述区域及跨上述区域派单,巡游出租汽车也不得进入运营。

北京如此,上海亦然,其他因疫情封控的城市大抵如是。疫情不除,交通不通,人流、物流都会受阻,网约车作为载人工具,又奈若何?网约车市场的焦虑,也是全市场难题的现实折射。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本应是打车旺季的4月,全国网约车订单量仅为4.76亿,同比锐减37.4%,环比持续下降,相比今年前三个月分别减少32.4%、13.6%、11.6%。另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今年4月在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以上海为中心、深耕长三角的享道出行月环比订单下降幅度最大。享道出行的4月订单量环比3月下降了40.5%,排名第二的阳光出行下降幅度也未超过15%,而首汽约车和花小猪的4月订单量还分别环比上升了8.8%和1.4%。

疫情不过去,网约车订单上不来,市场焦虑难消除。网约车曾经刮起平台经济的旋风,也制造了资本竞逐的风口,甚至引发行业的野蛮生长。喧嚣过后是大浪淘沙,经过监管的考验和诸多安全事件的拷问,网约车走过消费网络狂欢,逐步进入市场正轨。疫情时代的网约车市场,面临着更严重的挑战。

一方面,疫情封控下,人车出行都受到阻滞,而且这种人车阻滞是成建制全区域的。大的网约车平台,全国或区域性的,尚能艰难维持市场生存。若是小的地方性网约车平台,一旦当地疫情发生,就只能歇业关门了。另一方面,网约车牵系着三方利益--平台方、租车方和消费方,网约车平台没有订单,网约车司机没有活干。这个常识其实隐含着宏观经济和民生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市场主体活不下去,就业率低迷,消费减弱,而且三方作用还会持续性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更关键的是,网约车的市场焦虑,还只是市场一个侧面的折射,若放置于大的市场循环中,就会发现大循环动力不足,市场出现系统性难题,这就是市场焦虑相互作用和叠加下的超预期风险。

疫情带来的市场冲击是全方位、系统性的,无论传统企业还是平台经济方,市场主体都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阵阵寒意。在此情势下,忍住疫情煎熬,渡过市场难关,才是网约车乃至所有市场主体的选择。当然,过程是痛苦的,忍耐是残酷的,但疫情总会过去,谁能撑到最后,活下来,才能在疫后新周期迎来更好发展。

市场不是风花雪月,时刻充满竞争,在竞争中胜出来,才更有韧性和活力。而且,疫情带来的市场困扰,对所有网约车平台来说都是一样的。京沪网约车遇到的难题,吸引了市场过多的目光,是因为城市体量大、知名度高。两城网约车平台,也拥有更强的市场耐受力。所以,网约车市场的窘况,值得关注。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产业,既然能够在市场顺境时制造资本风口和营销狂欢,也应在市场逆境时表现出足够的韧性生存能力。

从中央到地方,近期纷纷出台助企纾困的政策利好,从减税降费降成本,到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赋能,政策大礼包具有普惠性,覆盖到所有市场主体--虽然给予中小微企业的关切更多一些。网约车市场,也会享受到政策红利的雨露滋润,加之网约车平台没有历史负担,所拥有的网约车资源,即使面临退租潮,固定资产并未太多损耗。一旦疫情形势好转,车子还能租出去,市场还能慢慢恢复。网约车平台应该充满信心,不能在焦虑中失去定力。

经过疫情考验,也给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平台经济敲响了警钟。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平台经济,靠流量数据制造的消费模式创新不可持续,必须借力新技术新平台实现产业升级才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文/张敬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多地发布网约车运力饱和预警 网约车抽成问题受关注
第一财经 2024-08-17
北青快评 | 平台应成网约车“空调费”之争的第一责任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6
北青快评 | 别让高薪招聘套路“套死”网约车司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北青快评|“以旧换新”既要“喜新”也要“破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0
多地预警“慎入”网约车市场:司机3年增长远超用户增速 有从业者已退出
成都商报 2024-05-23
半两财经|三家网约车平台赴港IPO 面临亏损收窄、饱和预警,网约车还能赚钱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9
网约车司机,缓坡下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1-25
北青快评 | 网约车“一口价”行稳致远须平衡各方利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