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8|陈蒙蒙:请让他活成他想要的样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9 20:00

本系列为北京青年报 “《天天副刊》问卷 ”第二季

本卷主题:清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纪念、死亡与生命?

出题方:《天天副刊》编辑部

本期答题人:陈蒙蒙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

01

各地、各家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仪式氛围也不同,或哀伤、或平和,或肃穆,或热闹……您个人比较认同的纪念方式是?

答:我认为清明节应该是温情的,也应该是肃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清明节祭祀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我最认同的纪念方式依然是扫墓纪念。一家人一起来到坟前或者墓碑前或者骨灰存放处,献上鲜花酒食,然后依次祭拜,在祭拜的过程中,与远行的亲人倾心交流,诉说你的思念,诉说你的现状,诉说你期许的未来。这样的祭奠方式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我们知道我们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结的;让我们知道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

02

聊聊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次送别生命的经历?

答:在我的人生经历当中,对我影响最大的送别亲人的经历是叔叔的离世。那时我刚刚读研究生一年级,当我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悲痛、错愕以至于难以相信。回家看到叔叔遗容的一瞬间,我大脑一片空白,紧接着是失声痛哭。昨日的他还如此鲜活,今日却已不能言语,躺在这冷冰冰的棺材里。在叔叔离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很不真实,有很强的无力感。我后悔知道他病重的时候没有及时回家探望和贴心陪伴;我后悔没有来得及谢谢他在我的成长路上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我后悔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他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那一次离别,深深种在了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都觉得内心不能释然。生命无常,我们应该珍视我们与亲人之间的每一次聚散离合,把我们对彼此的爱与关心适时去表达,这样既能告慰远行的亲人,也能让我们内心的温情多于遗憾。

03

如果您身边曾有某个生命的逝去让您久久无法释怀,您是如何自我疗愈的?

答:当某个生命逝去让我难以释怀时,我会放肆地哭泣,让我的悲伤尽情流淌,而不是故作坚强,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接下来,我会去听他听过的歌,去他去过的老房子,走他走过的路,会在晚上点一盏台灯,给他写信,告诉他,他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依然如此爱他念他。慢慢地,我会好好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也会继续与远行的他建立联接。我会用他喜欢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或者去做他没有做完的事,在这些事情的推进过程中,我会发现我与他之间的联结更为紧密了,同时也建立了新的一个内心平衡模式。在慢慢体悟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会发现我的人生体验更为丰满,也更能体会生与死的意义。

04

假如面对孩子,您将如何回答“什么是死亡?”这样的问题?

答:面对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具体的解释,让孩子理解死亡的概念,死亡就是心跳停止、没有呼吸、不能说话、不能吃饭等等。结合生活中的现象给孩子解释,比如鲜花凋零了,家里养的小动物去世了,让孩子慢慢了解死亡。此外,还可以陪孩子一起读生命故事绘本,推荐绘本《活100万次的猫》、《一片叶子落下来》等,给孩子展示生命的过程,让孩子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05

关于生与死,请推荐一部对您最有启发的书籍或影视作品,理由是?

答:推荐阅读《最好的告别》,这是一本探讨生、老、病、死的书。这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医生用一系列真实的故事告诉你,人之衰亡如同日出日落,当我们在应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手段尽可能延长生命的同时,也为人类制造了一个新的困难:如何死亡。所以面对一个垂死病人,何时放手、何时坚持救治,是至今为止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无法形成共识的问题。设想,有一天你走到生命尽头,你希望做胸外按压、甚至电击进行心脏复苏吗?你愿意采取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这样的有创治疗吗?如果不能自行进食,你愿意通过胃管进食吗?如果你失去意识和记忆,你还愿以机械的物理形态存活吗?

什么是“好的死亡”?不管选择好死还是苟活,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选择,都值得尊重与支持。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精神需要,让他自己去决策治疗的措施,活成他想要的样子。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家庭和朋友应给予他足够的陪伴和支持,让他带着爱和尊严,优雅而体面地转身告别。

06

或早或晚,人人都将面对疾病、衰老、失能、终点,在您看来,有什么方式和办法可以面对“死亡恐惧”?

答:在安宁疗护临床工作当中,大部分患者都离终点很近,在靠近死亡的过程中,都会过多过少地产生死亡恐惧。在病房中,我们经常通过回忆录或者尊严疗法来帮助患者面对死亡恐惧。试着开始一场正式的谈话,让患者描述自己一生中的点点滴滴,重点提炼患者最自豪的事情、最难忘的事情、最有意义的事情及最感动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回忆与记录可以帮助患者唤起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同,一旦自己生命价值得到肯定,就可以生发出一种成就感,这种积极心态对抵御死亡恐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我们还会引导患者在生命尽头去道爱、道谢、道歉、道别,经历这些过程之后,像是给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深情不舍,但无憾此生。

07

开个脑洞:如果您是自己一生故事的编剧,会如何设计这个故事的终局?

答:如果我是一生故事的编剧,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愿有爱的人相伴,愿感情仍旧炙热温暖。愿自己能够预知生命的大概时间,努力完成愿望清单。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在秋千上轻晃,休息的间隙里,优雅地睡去。

08

假如今生到此,您认为自己哪三项是最得意、“无愧此生”的?余生往后,您最想实现的、能体现您人生价值的个人梦想又是哪几项?

答:最让我得意的事情:一是高考顺利进入重点大学;二是面对一段不合适的长久的亲密关系,果断提出了分手;三是跟随内心的导向,选择了辞职,开启了一段新的职业生涯。

至于梦想:

个人层面:我愿自己能够保持身体康健、思想不腐,追求身心灵的统一。

家庭层面:我愿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爱家人爱朋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社会层面:我愿继续坚定走在医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约稿/李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20|陈铎:现在何必总躺着呢?反正将来是要长眠的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0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9|赵蘅:这一生用笔记录了太多,希望它们有美好的归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0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7|陈莉:一枚硬币,能不能只有正面没有背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9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5|路桂军: 此生最大的荣幸,就是我懂得什么是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8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6|宋燕: 从自然的角度来说,我们与草履虫没有本质区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8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4|范桄溥:我希望可以用第三人称视角回看特别时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7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3|刘洪波:如果有更多余额,就翻译几本当代俄罗斯小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7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2|小鹏:当你开始奔跑时,别人的议论只是耳旁的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