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汇报会在北京举行。根据会议议程,20个入围项目代表、考古界专家学者们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会。30日上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皮洛遗址考古发掘执行领队郑喆轩对皮洛遗址的发掘情况作了汇报。
2019年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相关团队在川西高原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工作,在甘孜州新发现40余处海拔3000米以上的旧石器地点。2020年5月,考古队在稻城县附近发现皮洛遗址。
皮洛遗址位于稻城县金珠镇七家平洛村,距稻城县城约2公里,海拔约3750米,处于金沙江二级支流傍河的三级阶地,整体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本次发掘揭露出多个古人类活动面,出土编号标本7000余件。连续的地层、丰富的遗物说明远古人类在此的活动频率和强度非常高。根据目前的测年研究,皮洛遗址第三层地层年代不晚于13万年前。这意味着,至少在13万年前,古人类就已频繁登上青藏高原。
根据地层关系、堆积特征和遗物发现情况,可初步将七个地层的发现分为三期,整体构成了一个罕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三叠层”。七个连续的文化层,完整保留、系统展示了“简单石核石片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小石片石器和小型两面器”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首次建立了四川和中国西南地区连贯、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特定时段的文化序列,为该区域其他遗址和相关材料树立了对比研究的参照和标尺。
并且,遗址发现的手斧、薄刃斧等遗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了休止符。
同时,皮洛等川西高原含手斧的遗址填补了东亚阿舍利技术体系在空间上的一个关键缺环,串联起东西方阿舍利文化传播带,对于认识亚欧大陆东西侧远古人群的迁徙和文化交流具有特殊意义。
文/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曾洁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