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203家市级部门集中公开2022年预算情况,实现了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203家市级部门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市级部门预算首次公开了市对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绩效目标,细化了项目资金来源,力争让预算公开数据更加可读。从各市级部门的“账本”来看,今年政府将继续过“紧日子”,对非紧急和非刚性支出可压尽压、应压尽压,严控城市运行等费用性支出,坚持厉行节约办事业,这已经成为部门预算管理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此次公开的2022年市级部门预算主要包括部门预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其中,部门预算报表共计14张,主要反映市级各部门的收支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政府采购预算、政府购买服务信息、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等情况。文字说明主要包括市级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机构设置情况、“三公”经费预算增减分析、重点事项说明、专业名词解释等,公众可以由此了解到各部门的资金保障情况。
2022年市级部门预算进一步丰富了预算公开内容,首次公开了市对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绩效目标,包括市对区转移支付预算安排情况、年度总体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值等信息,便于公众理解和监督市对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资金安排和项目预期绩效目标落实情况。
公众以往容易看不懂的《项目绩效目标表》,今年优化了样式,提高了绩效目标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年度,项目绩效目标由各单位自主确定,各单位填报的详略程度不一。2022年,绩效目标进一步规范细化为绩效指标性质、指标值、度量单位、方向性等统一的标准化内容,各单位按照统一的制式表格填报。各项目展示内容更加简洁清晰,绩效目标一目了然,有效提升了绩效目标表的规范性、可读性。
今年的市级部门预算还全口径反映了项目资金构成,从“一个项目一个数”拓展为“一个项目一套数”,细化展示各个项目的资金来源。比如,在部门项目经费公开报表中,公众可以明确看到项目的资金构成渠道,明确项目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三本预算”不同资金渠道,明确项目的财政拨款、单位资金、上年结转资金安排等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从原本“一个项目一个总数”拓展为“一个项目一套明细数”,所有资金渠道及来源全部公开,体现项目资金的全口径管理。
此外,今年还进一步细化了部门预算公开说明的模板,将部门基本情况、较上年增减变化情况、“三公”经费构成、政府采购预算等逐一进行制式化、模式化展示,提高了预算公开说明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避免遗项漏数。
释疑
1.今年的预算公开在哪些方面有了新拓展?
今年,北京市预算公开拓展了项目支出和上年结转资金公开范围。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已在多年前率先公开了各部门项目支出明细,今年进一步细化项目资金构成,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所有资金渠道及单位资金、上年结转资金不同资金性质的来源全部公开,更完整地反映项目支出的全貌,方便公众更好地查阅和了解部门、单位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如市教委2022年预算安排中,有个天佑工程师实训基地项目预算资金共计163.2万元。以前,公众仅能看到这个项目资金总数,今年从公开的项目支出表中,还可以看到其中120万元来自财政拨款,43.2万元来自单位自有收入,更加方便公众了解项目资金来源。
同时,今年的预算公开内容里面,上年结转结余资金来源做了进一步细化,分别列出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可以更细化、全面了解结转结余资金的构成及各类资金使用情况。
2.2022年部门预算编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预算编制工作主要从保重点、降成本、重绩效、强技术等四个方面推进,加大了对资金资产资源的统筹力度,保障好“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改善民生等中心工作,同时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部门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从严从紧安排部门一般性支出,对非紧急和非刚性支出可压尽压、应压尽压,严控城市运行等费用性支出,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坚持厉行节约办事业。
此外,市财政局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强化了绩效评估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完善管理有机衔接。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市首次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编制预算,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以信息化手段推进财政管理要求有效落实。
3.今年北京在绩效管理方面将有何新举措?
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北京市将进一步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首先,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不断完善事前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考核等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绩效全链条管理。
其次,将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对行政运行、农林水、教育、文化、经济建设等领域加强成本管控,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领域、分行业支出标准体系。第三,财政绩效管理重心将从项目评价逐步转向重大政策评价,重点对产业资金、社保基金、转移支付等主要领域和重大政策进行评价。此外,将持续开展16区财政运行专项监测和综合绩效评价,将成本、质量和效益指标的实现程度作为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现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预算安排的“双挂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