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依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健全洗钱违法犯罪风险防控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计划》),决定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
《计划》要求各部门依法打击各类洗钱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的蔓延势头,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构建完善国家洗钱风险防控体系。
反洗钱监管不断升级
2月8日,央行开出2022年首张千万级第三方支付罚单。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进反洗钱严监管落地,不断加大反洗钱执法检查力度。2021年11月央行发布的《中国反洗钱报告2020》显示,2020年央行共对614家机构开展反洗钱执法检查,依法处罚反洗钱违规机构537家,罚款金额5.26亿元,处罚违规个人1000人,罚款金额2468万元,反洗钱监管处罚总额较往年明显上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新的洗钱手段层出不穷,洗钱犯罪无孔不入,反洗钱合规成为整个支付行业关注的焦点。对此,监管部门也推进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2021年1月,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非银行支付机构未按规定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的,由央行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处罚;2021年8月1日施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了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正式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纳入适用范围;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标志着支付监管力度进一步升级。
今年1月26日,央行还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完善了银行、证券、保险、非银行支付等行业的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跨境贸易行业是重点盯防区
跨境贸易是实现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面临着欺诈、非法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的巨大挑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跨境贸易相关的反洗钱工作,尤其是和中小微企业相关的部分,难度系数最高。”
究其原因,跨境贸易行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金额庞大、资金来源复杂,容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与此同时,也存在部分中小微企业缺乏合规意识、被动参与洗钱的情况。例如,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寻找中国代理商的幌子,以丰厚的佣金为诱饵,物色有外贸收款账户的中小微企业,助其完成洗钱。
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与风控服务公司XTransfer的风控及合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类典型案例,“不法分子通过盗用邮箱来窃取当事各方的交易往来和订单进展,然后以工厂的名义给海外买家发邮件引导他们把款项付给第三方,一旦这笔款项入账,第三方将面临巨大的资金风险”。
“很多犯罪团伙会假借贸易的途径或伪装成贸易来进行洗钱,这样的手法大概占整个洗钱案例的40%。”该负责人提到。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