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当晚播出的2022央视春晚第四个节目《万象回春》中,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中的15头大象上演了生动、有趣的“旅行”,6分钟的惊艳亮相也促成了该剧与观众在剧场的尽快见面——大年初一,中国木偶剧院宣布,原定于五一首演的《大象来了》,将提前于2月11日亮相中国木偶剧院的舞台。
有别于传统的杖头木偶,舞台上,15头大象中最大型的高2米5、长2米8、宽1米6,三十余位操纵大象的演员以充满艺术感和力量感的操作,让大象完成了奔跑、单腿跪、扬鼻、卧睡、亲昵等一系列动作,赋予了大象装置以生命。
去年,北迁象群的故事牵动着国人的心,据中国木偶剧院院长赵永庄介绍,“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我们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恰巧那时,春晚导演组联系我们,希望我们创作一个关于象群的节目,算是不谋而合了。”
《大象来了》的导演石学海称,“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故事,新闻结束了,艺术开始了。”但从10月15日与春晚导演组确定了选题,到12月10日左右需要拿出成果给导演组汇报,留给中国木偶剧院的时间不到两个月。其中,从卡通动漫到纪实性史诗舞台剧,设计理念的改变也让设计稿经过了多次修改。
赵永庄说:“既然定位为纪实,观众的期待就要求你和原生大象越接近越好。多版设计图样总是不满意,去年10月到11月间,导演石学海带领团队八下永清工厂,第一版木偶造型出炉后,100多斤的重量演员根本无法操作,只能完全推翻。修改时,我们从体积到材质再到操作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良,从钢架开始就抛弃了传统的做法,改用新型泡沫材质,从骨架到皮子,总共80多道工序。这都是为了让演员在舞台上行走便利,最终演员可以穿着自己的旅游鞋在台上行走如风,还不会穿帮。”而为了解决视线遮挡的问题,大象装置的前后左右一共开了12个洞,用布帘进行遮挡。但对演员而言,负担依然不小,整场演出60分钟下来,演员如同蒸了60分钟的桑拿,浑身湿透。
去年12月16日,春晚导演组在木偶剧院观看了创作完成的整场演出,结束后,导演组起立为演员鼓掌。但如何将60分钟的演出浓缩到6分钟的春晚舞台,则需要进行重新编排。最终,“象哥哥”和“象妹妹”之间的玩耍,“象爸爸”与“象妈妈”岁月年轮中沉淀的爱的表达,叛逆“象哥哥”脱离象群偷喝酒醉酒的情节,以及村民给母象递香蕉和菠萝的情景都登上了春晚舞台,最后大家在“旅行”中迎接新生小象的到来。敬畏自然、人象合一的温暖场面让人意犹未尽,更对全剧充满期待。
据悉,大型生态环保木偶剧《大象来了》,讲述了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短鼻象家族——由15头大象组成的象群,离开常年的栖息地,一路向北迁移,最后安全回到栖息地的故事。迁移过程中,象群所经人类聚集地的民众反应,大象接近与离去前后的经历、变化,和村民面对大象来访、留下足迹的态度,向世界宣告: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我们在行动!象妈妈用树枝为睡着了的象宝宝驱赶蚊虫,“短鼻家族”仰鼻向无人机致敬,猛子少年“酒醉”,以及象宝宝出生后面临勇敢迈向人生第一步的艰难等,都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