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有序推进 年内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28亿元
证券日报 2022-01-24 10:01

1月17日,证监会召开的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统筹开放和安全,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市场、机构和产品高水平双向开放,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回顾2021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成效凸显,外资保持稳步流入。据证监会官网信息,去年外资净流入A股市场3846亿元,为过去五年最高水平。

进入2022年,外资热情不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年内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达428.46亿元。其中,沪股通累计净买入340.54亿元,深股通累计净买入87.92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高水平双向开放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为高水平双向开放提供了方向性指引,保障了其稳定有序进行。此外,开放带来的竞争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同时也应注重防范风险。

市场、机构、产品

全方位开放成果突出

2021年,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国际监管合作取得新进展。在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开放方面取得新进展。

市场方面,监管部门持续提高沪伦通双向开放水平。去年12月中旬,证监会就优化完善沪伦通机制公开征求意见,拟拓宽其适用范围。境内方面,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方面,在综合考虑境外市场发展程度、投资者保护和监管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拓展到瑞士、德国等欧洲主要市场。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方面,监管部门一直以来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融资。据证监会官网信息,截至2021年底,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已达到1222家,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47%。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规则,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到境外上市。上月底,证监会在起草的相关规定中明确完善监管制度,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实施备案管理。

机构方面,监管部门全面放开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均实现国民待遇,国际知名机构加快了在华投资展业步伐。2021年新增设立摩根大通、高盛(中国)两家外资全资证券公司,富达、路博迈两家外资全资基金管理公司。

产品方面,沪港ETF正式落地,进一步畅通两地投资者的跨境投资渠道。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上,2021年新增开放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三类品种。同时,新增开放原油、棕榈油期权两个商品期权品种。

“高水平双向开放是我国资本市场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需要坚持高质量开放政策,吸引更多外资流向优质企业,实现‘双赢’发展。”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制度愈发健全,海外资金持续流向国内市场,一定程度上也为国内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国内金融机构方面也逐步迈向国际化。

制度对外开放

需与国际接轨

今年的监管工作中,“稳字当头”奠定了资本市场的主基调,高水平双向开放则奏响了对外开放的主旋律。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2022年证监会工作将围绕“稳字当头”“改革攻坚”两个关键词开展。易会满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在开放上体现“进”,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强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改革,加强国际证券监管合作,处理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支持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

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需从内容、结果两个层面理解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内涵。

“从双向开放的内容来看,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章俊表示,如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出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在境外上市,推动境内外权益、债券、基金产品投资的互联互通等。“上述举措将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提供更多具体领域的方向性指引,使政策具备更强的实操性,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有序推进。”他进一步说。

章俊表示,从双向开放的结果来看,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的深化必会使国内资本市场面临一定竞争压力,但这也是金融改革的必经之路。良好的竞争格局会使国内金融监管和防风险预案机制更为完善,显著降低潜在金融风险。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助理总监卢菱歌认为,高水平双向开放需不断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可以逐步拓宽跨境资金投融资渠道,实现越来越便利的资本双向流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也利于在国际交流中促进境内机构执业水平提升,在开放环境下推进监管制度完善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如何更好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发展?章俊建议,在制度层面,进一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制度的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持续完善境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提升海内外资金投资的便利性;同时,要加快推进、落地前期已推出的开放型政策,鼓励境外优质金融机构来华展业,并支持境内优质金融机构走出去,促进资本市场生态改善。

卢菱歌表示,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强化风险防范监测体系建设。在开放的环境下,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应建立和完善覆盖风险识别、监测、响应等环节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市场变化,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双向开放不断深化 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 2024-12-14
外资机构看注册制改革: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迈向纵深
上海证券报 2023-11-04
资本市场“力挺”科技创新 相关措施将适时出台
中国证券报 2023-06-09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明日迎来大规模双向扩容 制度型开放更进一步
中国证券网 2023-03-12
全面注册制牵引 资本市场改革“新”意浓
中国证券报 2023-02-20
资本市场迈向“高水平对外开放”,券商基金提前布局
第一财经 2022-11-27
“中瑞通”正式起航:首批A股公司成功发行GDR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7-30
人民日报:制度型开放举措为资本市场添活力
人民日报 2022-07-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