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布寒假未成年人最多玩14小时游戏
首都教育 2022-01-19 14:41

寒假期间,最令家长头疼的,莫过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近日,腾讯游戏发布了“寒假限玩日历”,公布2022年寒假暨春节假期未成年人限玩时间。

具体如下:

结合《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与实际放假调休安排,未成年人可于:

1月21日-23日(周五、六、日)、1月28日(周五)、1月31日-2月6日(春节假期)、2月11日-13日(周五、六、日)的每天20时至21时之间登录游戏。

除以上限玩时段外,其余时间未成年人均无法进入游戏体验。特别提醒,其中1月29日-30日(周六、日)为禁玩日期。

同时,腾讯游戏“人脸识别”加强,凡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账号,登录游戏、充值异常、多设备登录会发触发人脸识别。

此外,腾讯成长守护公众号上线“近期登录游戏账号”查询入口,家长可以将自己的账号设为“未成年人模式”。

对于腾讯游戏的这项“限玩规定”,作为家长,你支持吗?

“游戏”争夺战

每当假期来临,就开启了家长与“游戏”的争夺战。

为了把孩子从“游戏瘾”中拉出来,家长们可谓绞尽脑汁: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可能有效,但难免有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想要帮助孩子彻底戒掉“网络游戏瘾”,我们一定要知道游戏本身就自带成瘾性。

及时反馈

在游戏里,孩子的每一步操作,都会立刻得到“回应”。

这种回应可能是炫彩的动画效果、场景音效,象征胜利的星星、鲜花、象征收获的各种宝藏、装备……

每一个都仿佛在对孩子说“你做对了”、“加油”。

这会给孩子一种“被专注陪伴”的感受,简直妙不可言。

进阶和奖励机制

游戏会设计层层关卡,且难度会均匀、缓慢的提升。

然后根据“战绩”,给玩家们(孩子)不同的身份定位,如某游戏里的青铜、白银、黄金、王者......

这都在源源不断地赋予孩子“成就感”!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可收回的付出。比如时间、精力。

很多游戏中的操作技巧很简单,掌握之后,再玩下去,也无非是“枯燥的复制”。

孩子不见得是在享受游戏本身,有可能只是顾虑:这个号都被我玩到高阶了,现在放弃,之前的心血岂不白费?

游戏体验感

许多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是喜欢游戏带来的紧张、刺激的感觉。

网络构建的精彩纷呈的虚拟世界,也为孩子青春期无处释放的情绪,提供了载体。

放松需求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网络游戏更像是一个解压的“过渡空间”。为了缓解学业焦虑、舒缓内心冲突的空间。

当在现实中获得不了理想的结果,或是现实里有许多逃避不掉又解决不了的烦恼,孩子会想要躲回到网络游戏中,毕竟在网络游戏中,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现实中很难得到的“体验”:被重视、被认可、可以改写、重来、团体作战、目标一致、关系亲密、鼓励规则被打破、提倡攻击被释放、没有评判、没有责怪。

给“网游瘾”对症下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我们了解了孩子喜爱网络游戏的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家长以身作则

无论何时何事,家长的榜样力量永远是最重要的。

同样,想要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只有自己先“戒瘾”。育儿先育己,当爸爸妈妈们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才更易摆脱“网络游戏”的诱惑。

赋予孩子“自我价值”

家长要由衷的去欣赏孩子,肯定孩子每一个优点和每一点进步。

孩子的优点不是只有“考分”、“学校表现”这一套评价体系,家长要擅于发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才不会把孩子推向“游戏”,向游戏寻找成就感。

高质量陪伴

“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但其实远远大不过父母的陪伴。

河北的一位寇爸爸平日忙于工作,每天都早出晚归,有时连轴转,几天都回不去家。

一晃几年过去,寇爸爸发现,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父子之间越来越生疏,最让他担心的是,儿子迷上了手机和电视。

因为担忧儿子的视力,寇爸爸决定和手机、电视“抢”孩子!

第一步,先从“陪玩”开始:

寇爸爸给儿子买了一个小挖掘机货车,没想到买回来之后父子俩都玩上了瘾。

飞机、大炮、坦克……各种玩具都准备好后,寇爸爸开始将游戏升级:

搭建沙盘、堆起连绵的假山、挖出蜿蜒的河流和沟壑,让儿子动手用小树枝做栏杆。直到一个微缩战场搭建完毕。

准备就绪,父子俩正式“开战”!

将网络游戏的场景完全照进现实,不仅满足了儿子对“惊险”、“刺激”的喜好,更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还没完,寇爸爸又从这场游戏中挖掘出了新的“知识”——动画制作。

为了记录“作战成果”,寇爸爸灵机一动,架起手机,开始拍摄和儿子的“战争片”。

整个拍摄过程中,儿子彻底“戒掉”了手机,父子双方还都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撰写脚本、拍摄、配音、客串演员……

200多集的“玩具战争片”,每一次制作,父子俩都全情投入、乐在其中。

引导孩子寻找玩伴

邀请孩子的小伙伴,一起参加“线下游戏”,比如篮球、乒乓球、轮滑、跳绳、打弹珠等。

回归没有网络的游戏时代,让孩子在现实中获得“竞技”的体验。或者带孩子们一起短途旅游,亲近大自然,感悟现实世界的美好。

不小觑,也别“妖魔化”

相信很多家长都曾看过这个新闻:

于是便焦虑起来,只要孩子玩网络游戏,便担心是“游戏成瘾”。

但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恐慌。

如果孩子喜爱玩游戏,与其强行杜绝,不如培养孩子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让孩子有节制地玩。

家长可以在假期里,与孩子提前约定好每日学习时间和内容、运动锻炼时长和游戏时长等。

最后,难得的假期时光,还是更鼓励家长以身作则,给娃高质量的专注陪伴,和孩子一起互动玩耍,让孩子在现实中收获成就感。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大冬奥志愿者出征:“冰新一代” 一起向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1-20
北京昌平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正式启用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2022-01-20
校园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社会遗产报告一图读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1-20
防范物传人!专家称新冠病毒在纸上可存活2小时
央视网 2022-01-20
提醒!北京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明日启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1-20
今起82家冬奥官方接待酒店进入闭环管理模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1-20
快收藏!北京2022年冬奥会观赛指南来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01-20
全覆盖!这款“救命神器”已入驻北京校园
首都教育 2022-0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