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昨天上午,来自教育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做客北京青年报“两会”直播间,对本市如何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提出建议。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托育一体化发展有了政策支持,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涉及托育内容,真的很高兴,这为满足年轻家长大量的托育需求提供了可能。”朱敏委员表示,政策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下大力气,整体规划,需要增数量、巧布局、培养专业人才等多措并举系统推进。
增数量
财政补贴提高托育积极性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首先要突破的难题就是托育机构数量少的问题。朱敏委员介绍,曾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家有0至3岁孩子的家庭,超过半数希望把孩子送到专业机构照顾。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家长的托育需求更加迫切,但托育机构数量缺口很大。2019年起,国家卫健委逐步推出关于促进0至3岁婴幼儿照护的相关文件,北京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有了政策文件做依托,托育机构的审批速度提高,但申请数量却明显不足。
“导致本市托育机构数量不足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众所周知,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更多的人员照顾,场地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比学前教育成本要高很多。”朱敏委员分析,机构办托育有明确的场地要求,随着物价的日益增长,合规托育机构的租房成本也会随之增长。不仅房租成本高,人力成本更高。一名0到3岁儿童的照料需求比幼儿园儿童要高很多,托育机构一个班所需的专业人员是幼儿园一个班的1.5-2倍,但一个班的人数却比幼儿园的要少。“一般来讲,托育机构一个孩子的收费标准在每月6000元至1万元以上。收费标准看上去很高,原因是运营成本非常高。”朱敏委员感慨。
如何鼓励建设托育服务机构,那就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补贴。“现有的托育机构收费对一般家庭来讲负担很重。要做到普惠,就必须降成本、降收费。”朱敏委员建议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支出,参考社区办园点的补贴方式给予托育机构租金等补贴。同时加大对示范性托育机构的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托育质量的提高。“有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托育收费就可以降得让大多数家庭承受得起,照护的质量也能大大提高。”朱敏说。
巧布局
闲置空间建起“社区托育点”
“托育0至3岁的儿童,就近就便是家长们的普遍诉求。”朱敏委员表示,建立普惠托育机构,可在政府及住建部门等多部门的共同协调努力下,将托育场所设在本市青年人口分布较多的社区周边,将社区、商场、写字楼的闲置空间利用起来,改造成“普惠社区托育点”,规模不用很大,满足社区家长托育需求即可。“最好是设在距离孩子所在社区15分钟路程以内,这样的布局还需要政府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置,在学位的设置上留出余量。”朱敏表示。
另外,朱敏委员还建议,政府部门可对现有幼儿园资源进行整合,让有空缺学位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实施托幼一体化。“在幼儿园中办托育,老师、场地、食堂以及保安等资源都可以共享。对于孩子来说,也能消除入园焦虑。”朱敏表示,幼儿园承担起托育任务,还需要多部门协作来帮助解决后续的场地扩增以及人员补充、专业培训等问题。
保质量
鼓励师范院校建立托育专业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价格普惠但质量也不能降。0至3岁儿童托育专业老师不仅要懂得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以及生活习惯、家庭看护习惯等。“这个年龄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想法,需要老师随时关注孩子,读懂孩子需求,全程陪伴,这一点就对老师能力要求更高。”朱敏表示,也正因如此,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更迫切。
朱敏还提到,虽然本市已出台关于婴幼儿指导师和保育员的从业标准,但目前本市对托育专业人员的培养并不系统。首先,本市的相关师范院校中均没有涉及托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学前教育教师培养与托育专业教师培养并不完全一致,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不能完全等同和共享。”因此,朱敏建议,本市相应的师范院校、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托育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从源头上解决专业队伍紧缺的问题。
同时,对于目前已经在托育机构从业的人员,也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在职和职后系统培训,这些培训应该包括脑科学、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以解决托育家长的后顾之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