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敦煌“飞”入沪上百年建筑,数字化技术“复活”石窟壁画
文汇报 2022-01-05 20:06

undefined

以常书鸿等为代表的“敦煌人”在上海留下艺术足迹;“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研究弘扬敦煌文化艺术;上海沪剧院为此创排原创大戏《敦煌女儿》,广受关注……可以说,上海是一座与敦煌有着特殊缘分的城市。

当古老的大美敦煌,遇到沪上百年沈家花园,敦煌文化跨越时空距离,焕发出新生命。历时四个月,“初心敦煌——庆祝建党百年敦煌主题展”近日在上海奉贤区沈家花园旧址闭幕,共计展出敦煌石窟数字化高保真复制壁画精品40余幅、复制彩塑3尊、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复制品10卷,以及60多卷珍贵的敦煌藏经洞复制经卷等。

从洞窟到老洋房,这座极具历史感的建筑里碰撞出别样火花,一幅幅精致的敦煌石窟数字化高保真壁画、一卷卷精巧的复刻经卷,吸引了大批敦煌文化爱好者前来观展。“单一维度的物理空间,往往缺少温度,但当其被注入优质的与之匹配的文化内容,发掘背后的故事,那么艺术文化就为建筑空间赋能,使其更具有人文的温度与热度。”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蔡志文介绍,4个月展览期间光是40余位志愿者就身体力行践行体会了什么是“莫高精神”。

undefined

一批有热情的文化爱好者、传播者持续加入。培训讲解员的葛信晔谈到,此次展览两位年纪最小的单幅壁画守望者金翼、张智浩都是三年级小朋友,“这四个月里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从只熟悉一幅壁画,到后面对大部分壁画内容都有了基础性了解,敦煌文化已经在他们心中撒下一颗种子。”另一位徐靖也是讲解员,她还将女儿周思妤带到现场做单幅壁画的守望者,这也许就是敦煌文化的魅力。

志愿者代表王蓉用关键词“感恩”形容自己的心情——此前去敦煌时,她就在想可以做一次敦煌石窟讲解员就好了,没想到去年能够实现这个愿望,读者书店平台上让没有艺术背景或讲解经验的人也可以来做志愿者,这也是不同代际之间敦煌文化的传承。单幅壁画守护者朱文可、周思妤、朱羽涵则分别分享了讲解过程中的体会,认为通过展览加深了对敦煌壁画的了解,也是对自己传播传统文化的综合锻炼。

undefined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通过视频说,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70多年来,一代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展览现场

展览形式采用虚拟现实与壁画相互结合;如同沈家花园修缮一般,以现代化建造技术与传统工艺相融合,实现传统的新型现代化美学形态和艺术品质,为参观者提供了互动观展体验。

主题展中利用沉浸式技术、VR虚拟漫游技术、智能语音导览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真实再现壁画内容,传统与科技相结合,既可静态亦可动态,提供了鲜活的观展体验。这次展出的40余幅敦煌石窟数字化高保真复制壁画精品,就是对数字化技术的再度利用。

undefined

业内评价,这一公益展览设有文化讲座、互动体验、文创产品功能空间丰富游客观览体验的同时,也深入挖掘历史遗存,传递敦煌文化薪火,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的生动案例。据悉,展览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奉贤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文/许旸

来源/文汇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一眼千年 在深圳“打卡”敦煌:敦煌壁画数字艺术大型公益展开幕
广州日报 2024-09-24
数字敦煌展吸引观众身临其境“游敦煌”,线上线下已覆盖30余万人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21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读者分享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0
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完成
中国新闻网 2023-10-31
敦煌艺术文化走进长春 与一汽红旗共同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8
莫高窟4.5万平方米壁画数字化进程已过半
央视新闻 2023-06-10
敦煌艺术展“借力”现代科技:返璞归真人间万象
中国新闻网 2022-11-29
迄今最大规模敦煌艺术主题展览亮相北京,千年石窟“搬进”美术馆
北京日报 2022-08-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