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23时左右,内蒙古通辽科左后旗公安局甘旗卡镇派出所民警接到一男子报警,称其父母已经三天联系不上。接到报警后,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救助,由于积雪太深,旗政府派出一辆铲车参与救援。9日凌晨4时许,救援人员在厂房内找到老两口并接回派出所休息,随后将他们安置在旅馆中。11日,被救的老两口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当天见到民警,他们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困在屋子里我们一直担心房顶塌下来,见到民警才算安心,太感谢他们了。”
深夜接到求助电话 积雪中挖路近5小时救援
11月7日至8日,通辽连续两日出现特大暴雪,8日晚23时左右,科左后旗公安局甘旗卡镇派出所民警接到郭明华的报警,称其父母在甘旗卡镇工业园区一废弃厂房从事门房工作,自己已经三天没有联系上父母了。
接到报警电话后,民警马占锋和同事们立即出警。老两口所在的厂房距离派出所有10公里左右。马占锋说,当时雪下得很大,路上积雪已有齐腰深。警车行至工业园区陷入雪中,马占锋和同事们轮流下车用铁锹铲雪。因积雪太厚,民警将情况上报给旗局情指中心,情指中心又派出了一辆铲雪车增援,“铲雪车在前面帮我们开路,警车在后面跟着,几个小时后才到达厂房附近。”由于不熟悉厂房附近路况,马占锋和郭明华保持着视频通话,郭明华在屏幕另一端为民警指明老两口屋子所在位置。
凌晨4时左右,马占锋和同事们到达厂房门口。积雪没过了房子的一半,堵住了大门,民警用铁锹铲除积雪后,敲开了老两口的房门。马占锋把和郭明华视频通话的屏幕给老人看,“我们是派出所的民警,过来接你们的,这是您儿子吧?”马占锋说,找到老两口时,他们还没有入睡,屋子里没有暖气,老人靠烧锅炉的热气取暖,屋内温度很低。见到民警,老两口情绪激动,连声道谢,郭明华的母亲流下了泪水,“谢谢警察同志。”
厂房断水断电 被困老人见到民警流泪致谢
老人一家是内蒙古赤峰人,郭明华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他和弟弟在赤峰上班,两位老人在通辽一工业园区帮亲戚看厂房。郭明华说,该厂房已经废弃,除了老两口外没有人居住,老两口人缘不错,平日里和园区内其他厂房的邻居交流比较多。郭明华和弟弟每隔两三天会和父母通一次电话,“8号下午,我打父母电话,手机关机了,想到那几天雪下得那么大,厂房里没水没电,不知道他们情况怎么样。”郭明华联系了在通辽的朋友,“风雪太大了,大家都出不了门”,一时找不到朋友帮忙,自己又无法立即赶去,情急之下,郭明华想到向民警求助。
11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联系到郭明华的父亲,对方称,厂房已经断水断电一个月,暴雪导致气温骤降,他和妻子靠烧锅炉取暖,“就靠锅炉的一点儿热气,屋子里还是冷得很。”老人说,平时他们生活的用水和用电需要去附近厂房的邻居家,5日下午,老人开着电动三轮车到三四百米外的厂房取水,“大大小小的桶打了十几桶,够用好几天。”
郭明华的父亲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7日雪下得很大,他和妻子还用工具将门口的雪铲掉。到了8日,郭明华父母注意到,厂房内其他屋子的房顶塌了,且积雪堵住了厂房的两个出口,他和妻子意识到,已经无法出门了。8日下午,老人曾给二儿媳打电话,告知了厂房内屋顶坍塌的消息。看到手机仅剩百分之十几的电量,老人将手机关机,“想着留一点电量,万一发生什么情况还能和外界联系。”幸运的是,家中的米面油等食物充足,暂时不用发愁吃喝。郭明华的父亲说,唯一担心的是他们所在的屋子房顶会不会坍塌。屋内温度低,晚上睡觉时,老两口盖了两层棉被,灌了热水袋,“但还是很冷,晚上躺在被窝里,睡不着,害怕房顶塌了,我们也不敢睡。”
9日凌晨4点左右,郭明华父母听到大门外传来的声响,“像是有车过来,好像还有铲雪的声音”,听到声音,郭明华父母情绪激动起来,“是政府的人来帮我们了吧”,老两口猜测着。打开门,得知是儿子报警求助民警来救援他们,郭明华的母亲流下了眼泪,“真是不知道说啥,终于安心了,谢谢你们来帮我们!”
老人家属送锦旗表示感谢
“雪中救命恩难忘,真心为民好警察”,11日中午,郭明华带着锦旗到甘旗卡镇派出所表示感谢,“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感激,就送面锦旗给他们。”10日下午,从赤峰赶到通辽的郭明华见到了父母。郭明华称,父母的精神状态很好,非常感谢救援人员的帮助。
“没什么,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马占锋说,近几日暴风雪肆虐,接到的群众求助电话很多,工作也比平时忙碌。
“咱们把衣服穿上,贵重物品拿上。”接老两口回到派出所,已经是凌晨5点多了,民警让他们先在派出所休息,早上又为老两口买来早餐,随后将他们安置在派出所附近的旅馆。11日,回忆起9日凌晨的场景,郭明华的父亲依然充满感激,“当时车内坐不下,我说我可以坐后备箱,民警说什么也不让,最后民警自己坐到后备箱。”
郭明华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现在老两口身体状况很好,11日下午,自己和弟弟将和两位老人一起返回赤峰。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见习记者 纪佳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朱葳
校对/李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