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它也成为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归天龙山石窟的珍贵流失文物。
仪式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向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颁发文物入藏清册。太原市长张新伟向佛首捐赠人张荣颁发“荣誉市民”证书,并给予30万元奖励。张荣表示将太原市政府颁发的奖金捐出,用于支持文物追索返还工作。
据介绍,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534-720),形成25座洞窟、500余尊造像,以精美的石刻艺术和鲜明的地域风格闻名于世,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唐代造像高雅柔和、雄健优美、飘逸多姿,世称“天龙山样式”,是同时期石窟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
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会”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破坏程度在中国石窟寺中最为惨烈。
中国石窟寺流失文物,是因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被迫脱离原属地而流落异邦的典型缩影,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物流失“重灾区”。
国家文物局文物返还办主任邓超参与佛首回归的全过程,深知其中的不易。“每件国宝的回归,都不是容易的,国家文物局始终坚持对历史上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追索,此次佛首回归,得益于前期有大量调查研究,佐证充分,为佛首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拟于东京拍卖一尊“唐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在历史上流失的文物。经组织鉴定研究,判断应属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的被盗佛首(隋代),于1924年前后被盗凿并非法盗运出境。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确定“叫停拍卖、争取回归”的工作目标,10月15日致函拍卖行,要求终止与该佛首相关的拍卖和宣传展示活动,予以撤拍。10月16日,拍卖行积极配合,作出撤拍决定,终止有关宣传。国家文物局与拍卖行董事长张荣(旅日华侨,浙江杭州人)取得联系,鼓励促成文物回归。
10月31日,张荣与日籍文物持有人谈判完成洽购,经国家文物局充分沟通,决定将佛首捐献中国政府。11月17日,我驻日使馆举行文物移交仪式,张荣将持有的天龙山石窟佛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移交使馆保管。12月12日12时,佛首安全运抵北京,当日点交入库,佛首重回祖国怀抱。
2021年2月1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天龙山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2月12日(大年初一),佛首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与观众见面。
如今,佛首由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天龙山原属地的流失海外文物。
佛首正式回到原属地当天,在“复兴路上国宝归来”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首特展上与观众见面,将永久陈列展出。展览以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为核心展品,综合运用珍贵文物、历史图片、数字复原、3D打印石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讲述天龙山石窟文物流失与回归历程,展现流失文物调查研究、考古发掘、修复保护最新成果。
站在回归的佛首旁,仔细端详,佛首肉髻低平,脸庞圆润,双目微闭,嘴唇微抿,笑意含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微微含笑,笑得那么让人心醉,笑得那么与世无争。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说,“这是流失日本回到天龙山石窟的第一件珍贵文物,对于天龙山石窟来说意义重大,既为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提供了实践案例,也为更多天龙山流失文物回归开辟了道路。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们一定要将它保护好、研究好、展示好。”
佛首雕刻技术娴熟、表现手法细腻、时代特征鲜明,体现了民族审美和隋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是极其珍贵的石刻艺术精品。佛首回归后,科技检测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佛首石材主要由石英和方解石构成,符合天龙山岩体特征,内部一致性较好,无显着裂隙发育。顶部和耳部发现彩绘痕迹,推断佛像原始状态应有彩绘。鼻翼及鼻梁部位存有有机材料,推断有修复经历,与鼻翼修整情况相契合。经实物鉴定、科技检测并与历史照片比对,专家一致认为,该佛首源自天龙山第8窟北壁佛龛内佛像,应于1924年前后被盗凿并被盗卖出境。
编辑/宋霞